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中后期秦国六世秦国君王分别是谁?

战国中后期秦国六世秦国君王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690 更新时间:2024/1/23 8:43:18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语出西汉政治家贾谊之《过秦论》。贾谊在他的大作中全面阐述了自秦孝公以来秦国历代君王的奋斗史及功过成败,可谓是震古烁今。“六世”指的就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共六代君王。也就是离秦始皇嬴政最近的六位先祖。

说到功绩,秦孝文王最少,可忽略不计,因为他除去为父治丧守孝的时间,实际在位只有三天,还没等施展抱负便去世了。特别是在丧孝期不可以主动发动战争,所以对于秉承先祖意志东出的秦孝文王来说有些残酷,他刚脱下孝服,子孙们又穿上。那么,六世秦国君王都有那些功绩呢?

秦孝公(前381~前338年)重拾秦国的霸主地位

秦国从第一代国君秦襄公开始,经过他本人及后世秦文公秦宪公秦武公四代努力,将秦国的势力范围拓展到华山一带。之后继位的秦穆公不断开疆拓土,四处征战,又将秦国的势力范围扩至黄河附近。公元前647年,秦穆公打败晋国,登上秦秋霸主之位。26年之后,秦穆公去世,并将秦国带入一个长达200余年的沉寂期。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继位,之后将都城由雍城(今宝鸡一代)迁至栎阳(今西安一带),并开了秦国再次崛起之路。然而,秦献公在位的20年里,虽然励精图治,国力不断上升,但并没改变被魏国压制的现状。因为当时的魏国已经通过“李悝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因此,秦国想要走向强大必效仿魏国。

公元前361年,时年只有21岁的秦孝公登上秦国王位后,便开始招贤纳士,广揽人才,为变法图强未雨绸缪。不久,卫国人公孙鞅来到秦国,为孝公提出了通过变法来实现“霸道”治国的理念。秦孝公欢欣鼓舞、踌躇满志,任用卫鞅实行变法,于是便诞生了著名的“商鞅变法”。

通过商鞅变法,孝公取得了如下成果:

打破世卿世禄,扩大取才范围,削弱世家大族和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行军功制,调动秦国士兵杀敌欲及靠立军功求取富贵的积极性,有力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严明法律,利用“连坐”与“告奸”两项制度,有效解决治安混乱问题,让作奸犯科者无处遁形。

废除自商朝形成的“井田制”制,解除农民替朝廷无尝耕种“井字型”中心的一块“王田”的负担。另外,还扩大百姓的耕种面积,以此提高粮食产量。

强制分户,提高朝廷的税收。

实行“主民”与“客民”的分治法,吸收他国百姓到秦国安家落户。主民就是指原秦国百姓,秦军主力兵源多出于此。客民就是指韩、魏、赵、楚等其他国家的百姓,他们来到秦国可享受3年不服劳役,房屋、土地供给等待遇。此举既充实了秦国人口,也保证了粮食的充盈,而且还缓解兵源紧张问题。

通过上术变法,秦国国力与日俱增,很快变有了抗衡魏国的实力。从公元前354年开始,秦孝公由“内治”转为“外战”,派商鞅率兵数次攻魏,战无败绩。魏国节节败退。公元前340年,秦孝公联合齐、赵,由商鞅领兵再次伐魏,逼迫魏国割河西之地求和,迁都于大梁避战。总之,秦孝公在位20余年,有力提升了秦国在其他诸国中的外交地位,再现秦穆公时期睥睨四方之辉煌。

秦惠文王(前356~前311年)破解六国之围堵,确立“王”的尊号

秦惠文王继位后,虽然第一时间杀掉商鞅,但是他却大吃秦孝公由商鞅变法带来的红利。因此,在继续执行商鞅变法的各项制度措施后,使秦国国力速迅超越其他诸国。也正是由于秦国锋芒毕露,几欲东出,所以引起他国惶惶不安,纷纷联手抵制秦国。于是纵横家苏秦粉墨登场。而秦国当然要突破压制,所以也给了纵横家张仪用武之地。

苏秦凭借出色的口才,很快说服韩、魏、齐等六国,完成“合纵”之计,致使秦国蛰伏关内15年之久。后来,苏秦之好友张仪阴差阳错、几经周折来到秦国,受到惠文王重用。张仪为抱秦惠文王的知遇之恩,首先来到母国魏国,以魏国为突破口,破解六国合纵之约。

张仪的策略就是“先礼后兵”,先劝说魏国主动放弃同秦国的对抗。结果魏王不为所动。之后,张仪再暗中指使秦国出兵攻魏。魏国被教训一顿后立刻服软,但是秦军撤退后再复强硬。如此反复多次,魏国逐渐失去其他五国之信任,因此合纵之约出现松动。

之后,张仪又通过“献600里土地于楚”的手段诓骗楚国同齐国决裂。随后,张仪又趁热打铁,先后出使齐、燕、韩,成功游说他们放弃合纵抗秦。所以,秦惠文王的最大功绩就是用“联横”之术破解六国围堵,使秦国免于被“分食”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自秦惠文王之前,各诸侯国的君主还没有以“王”自称,因为他们还在明义上奉周王号令,不能僭越。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齐威王首先称王。前325年,秦惠文君也开始上“王”之尊号。之后,韩、卫、燕、赵、宋等大大小小的国君纷纷称王。到此,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身份名实俱亡,各国之间的战争也赋予了新的含义为统一而战。

秦武王(前329~前307年)夺鼎,英年早逝,设“丞相制度”垂范后世

得益于父亲秦惠文王联横之术的成功实施,因此,秦武王继位后的东出之路暂时没有障碍。秦武王年轻气盛、胸心勃勃,欲“车通三川,窥周室”。所以,继位三年后便派甘茂攻打韩国,夺取宜阳。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又攻占武遂(今山西运城垣曲一带),建立攻防据点,兵锋直逼周王室。然而秦武王性格太过刚猛而极富野心,欲将“禹王九鼎”据为秦有。结果在彰显自己武力时因举鼎受伤而亡。年仅23岁。

尽管秦武王在位时间很短暂,但是他一方面将秦国的强大武力展露无遗,再次震慑关东之国,并让周王室颜面扫地;另一方面,他设置丞相置位,分左、右二相,进一步完善秦国的官僚体系。同时,“丞相制度”也成为我国封建王朝官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一直被沿用至明朝洪武年间。

秦昭襄王(前325~前251)初尝“称帝”,打响统一六国的前奏

秦昭襄王是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由于秦武王无子嗣,所以在他死后,几经周折,王位落到了弟弟嬴稷手中。嬴稷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的君王,也是发动战争最频繁的一位君王。尽管前期由母亲宣太后主政,但是依然没有影响秦国兼并六国之进程。

从公元前301年到前297年,秦国连续四年进攻楚国,占楚国八城,迫使楚国不得不再次联合韩、赵、魏、齐、宋等国共同对抗秦国。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派白启、向寿伐韩。次年,白启击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夺五座城池。

公元前291年,秦昭襄王派白启出征魏、楚两国,夺取魏国垣、宛二城。随后,秦昭襄王又派司马错进一步碾压魏国。魏国无力抵抗,只能向东退守,秦国的势力范围不断向东延生。

公元前288年,志得意满的秦昭襄王以“西帝”自居,结果引起“东帝”齐湣王的不满,于是集结六国联军攻秦。昭襄王马上放弃帝号,而齐国又成“众矢之的”。

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派大将蒙武攻打齐国,夺九城。随后,秦国又联合燕、韩、魏、赵、楚攻打齐国,结果齐国被燕国攻占70余城。由此,齐国走向衰落,直到秦始皇发动全面统一战争时,作为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公元前284年,秦国再次攻打魏国,兵锋直指魏都大梁,幸亏赵国及时援助,才使魏国摆脱灭亡的危险。

公元前282年,秦国又将矛头对准赵国,连下赵两城。前280年,白启夺取赵国光狼城。与此同时,秦昭襄王又派司马错开辟南部战场,占领楚国鄢、邓二城。

公元前278年,白启占领楚都郢,改设南郡。一年后,秦国又在楚地设黔中郡。

前266年,秦昭襄王施行“远交近攻”策略,派大将白启不断攻打韩国,战城20余座。之后,由于韩国以“上党郡”在秦国与赵国间挑起事端,长平之战爆发。最终,赵国折损兵马40余万。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昭襄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此时的六国势力已经被大大削弱。

公元前256年,秦国再次出兵韩、赵两国,均大有斩获。随后,感到岌岌可危的周赧王联合其他国家,再次围堵秦国。结果,联军很快土崩瓦解,周赧王献36城及3万人口向秦国投降。不久,周赧王去世,周朝灭亡,九鼎之八鼎被运到秦国。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在他在位的50余年里,秦国用高频率的战争打造了统一六国的坚实基础。因此,秦昭襄王成为秦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王之一。昭襄王之后,太子安国继位,是为秦孝文王。而秦孝文王在守孝一年期满,继位仅三天便去世,介于他在位期间没有功绩可述,所以以下不做罗列,直接过渡到秦庄襄王身上。

襄庄襄人生坎坷,养育千古一帝

秦庄襄王经历比较特殊,他是秦孝文王的中子,早年入赵为质,生活一度落魄。后来有幸结识巨商吕不韦,并在吕不韦的极力运作下成功登上秦国王位。但是由于他之前并不受安国君器重,再加上他登位的方式比较特殊,所以备受宗室排挤与大臣们的轻视。因此,秦襄庄为巩固王位,必须通过发动战争来立威。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派大将蒙骜率5万大军攻打韩国,夺取成皋及荥阳。随后,秦国在当地设三川郡,致使秦国不仅有了东出的桥头堡,也有了阻击六国联军进攻的第一道屏障。但是,从攻打韩国的举动也可以看出秦庄襄王的魄力欠缺之处,因为当时韩国在六国之中势力最弱。

蒙骜取胜之后,东周君联合六国再次围攻秦国,丞相吕不韦主动请缨领兵出征。其实吕不韦也想通过此战树立他在秦国的威信,但是秦庄襄王对精于商贾之利的吕不韦没有信心,所以并不愿意让其出征。最终,吕不韦信誓旦旦承诺,定然击退联军,就差立下“军令状”了。庄襄王无奈,只好允许吕不韦率5万人马出征,并与蒙骜协同作战。最终的结果是,东周君的联军不战自溃,吕不韦“一战成名”。

其实吕不韦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用兵韬略,他的精明之处在于能够洞悉联军“一盘散沙”的实质。因此才能会不费吹灰之力击退20万联军。不管怎么说,秦庄襄王通过攻韩及击退东周君两次战争树立起了威严。

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派蒙骜连续进攻赵国,先后夺取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30余城。同年,蒙骜还攻克了魏国的高都、汲等地。另一路由王龁率领的人马则攻取了上党、晋阳等地。秦国一连串的举动再次引发六国惶恐,于是在公元前247年,除齐国外的其他五国再次结盟反攻秦国。结果五国联军取胜,将秦军打回函谷关。同年,秦庄襄去世,嬴政继位。

纵观秦庄襄王在位的三年,虽然他的功绩不太显赫,但是他却养育出秦始皇嬴政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不可否认,嬴政之所以能统一六国,与前面“六世”先王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因此才有了“奋六世之余烈”之说。

嬴政13岁继承王位,22岁亲政,之后便紧锣密鼓发动兼并六国的战争。于公元前229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 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统一中国。

标签: 秦国

更多文章

  • 《三国志》中记录了夏侯淳哪些败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夏侯淳

    在名将如云的三国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屡战屡败,但是却深受曹操的重用,所以就有很多人说,就因为他跟曹操是表兄弟,所以才会这样。他是谁呢?他就是夏侯惇。但是曹操的表兄弟那么多,为何唯独十分青睐夏侯惇呢?我们先来看看夏侯惇在《三国志》里面的败仗:01.在早期曹操起兵和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的时候,夏侯惇

  •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都是松赞干布的妻子 谁的地位更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两位都是松赞干布的妻子,文成公主自然是唐朝公主,而尺尊公主则是尼泊尔公主,这两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后,都为当地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比如现如今的藏传佛教,就是两位公主带去的佛教的集合体。不过,这两位公主当时在松赞干布的身边,究竟谁的地位要更高一些呢?一直以来,文成公主和和松赞干布和

  • 三国时期有几个名字是“张苞”的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苞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忠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都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而就蜀汉的马忠来说,建安末

  • 鬼谷子有几个徒弟 鬼谷子徒弟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鬼谷子

    说到鬼谷子,想必大家对这个人物可是又熟悉又疏远,毕竟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神秘的一位,他自己创建了鬼谷门派,虽然自己的事迹并不是很响亮,但是他的徒弟可以说是远近闻名啊,而且是每一位徒弟都是闻名天下的人物。那么鬼谷子的徒弟到底有哪些呢?分别都是谁呢?他们的成就又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鬼谷子

  • 唐高祖李渊22个儿子列表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高祖,李渊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几个病死,被赐死者多人,大多死于非命,善终者无几。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李渊让位于他,遂登基即位,开创“贞观之治”。卫王李玄霸李元霸就是李玄霸,清朝整理唐书,避讳康熙玄烨的玄字

  • 汉武帝的儿子一共有多少个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的一生是比较有争议的,他一共有六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刘弗陵当上了皇帝,其余的儿子下场都不太好。汉武帝名叫刘彻,小名叫刘彘,他是汉景帝和王皇后所生的儿子。刘彻出生就被封为了胶东王,在刘彻七岁的时候,被立为了皇太子。这里边有窦太后的因素,也有其中一些政治斗争的原因,最后导致刘彻才能当上这个太子

  • 吕布为什么叫三姓家奴 三姓家奴是谁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布

    说到三国时期的吕布,那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位猛将了。本来还是董卓的义子,但是最后被唆使诛杀董卓。最后惨遭失败之后先后投降袁术和袁绍,最后去依附了张扬。不得不说,吕布虽然是一个猛将,但是在忠义上面还是欠佳。后来吕布也是被称做三姓家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称呼是谁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吕布

  • 举人相当于什么学历 进士和状元的区别能当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举人

    说到古时候的科举,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举人,进士和状元,还有什么秀才什么的。这些都是对于科举考试人员的一种区分,就好比现在的本科,专科。那么在古代,举人相当于是现在的什么学历呢?进士呢?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呢?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举人相当于什么学历乡试每三年一次,

  • 河南省会为什么不是开封或者洛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河南

    河南省内拥有众多古都,例如洛阳、开封、郑州还有安阳,八大古都中就占了四个。在古代,洛阳和开封是要更加出名一些,地位也会更高,那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不是洛阳或者开封,而是郑州呢?其实,这跟郑州在近代快速崛起有关,也和郑州的地理位置有关。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其中的原因,顺便聊聊洛阳和开封这

  • 古代扫帚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扫帚

    说到扫帚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的吧,家家户户都在用,这个大少卫生的话,这个东西非常的重要了,最近不是不是马上春节了吗,所以都要搞扫尘,这个时候小编就要想了,这个扫尘的扫把又是什么时候用上的呢?这些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吧!1、古人何时用上扫帚古人其实在商周时就能用上扫帚了,并不是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