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一则名人争分夺秒勤奋好学的故事20字以内?

一则名人争分夺秒勤奋好学的故事20字以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3 更新时间:2024/2/3 6:16:44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短一些的。王羲之把墨汁当醋蒜酱的故事已经有了。

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介绍一位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尤克勤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西北陆上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从长安带队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此后,汉朝频繁的派出使节出使西方,汉武帝时期最远的汉使到了犁轩(今埃及亚利山大港),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

  • 苏轼的书法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苏轼的书法故事:有一次,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苏东坡早年的书法作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颇为传统。《治平帖》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是关于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的信札。当时的苏东坡应该是30岁

  • 黄河的神话故事(5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神话传说: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箭

  • 王羲之的书法刻本有哪些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1、《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

  • 保卫黄河的红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1938年末,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东渡黄河时,他亲眼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进行生死搏斗的情景,被船夫们的英勇豪迈所感染。在吕梁山的两个多月里,他与抗日游击健儿一起出生入死,火热的生活触发了他的创作激情。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

  • 黄河的来源5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途经9个省区,全长为5400多千米,是世界上的长河之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以前,人们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因此黄河被称为母亲河。黄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为了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使黄河水变清,人们在黄河中上游广大黄土地区种树、种草,让树根、草根抓住泥土,不

  •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班超出使西域永平十六年(73年),在窦固出击匈奴时,被任命为假司马,多有战功。窦固见班超很有才能,就派遣他与从事郭恂一同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恢复汉朝在西域的统治。班超只带36人前往。当他们到达鄯善国时,该国对他们是“礼敬甚备”。但不久,鄯善国王的态度突然冷淡下来,班超通过诈问侍者得知是匈奴

  • 奔流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浩浩黄河水,同长江一起,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历史上,“河”曾是黄河的专称。自夏至宋,黄河流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3000多年。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

  • 张旭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颠张醉素颠张醉素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张旭和李白的典故。张旭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之列入“饮中八仙”。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或“颠张狂素”)。意思

  • 黄河在潼关拐了一个弯向大海奔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是的。黄河历经沧桑,几次改道,最后汇入大海的弯道就是在这里。有人不远千里,闻名而来,有人追根寻源,寻找历史。这里就是潼关!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没有打到潼关,日军进攻到山西省陕西省交界的黄河岸边时、遭到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无力渡过黄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描绘了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