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柳公权的典型事列是什么

柳公权的典型事列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556 更新时间:2024/2/3 6:23:19

柳公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小时候,他几个小伙伴举办了一次“书会”。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写了不少笔字。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了柳公权写的“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了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听到这话,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也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就到华京城去看看吧。”第二天,小公权五更天就起床了,并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而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看到此情景,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倒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了闻名天下的书法家

关于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学家,那么关于柳公权有哪些故事?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柳公权拜师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柳公权拜师的故事《柳公权拜师》是一则小故事,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习是没有止境和终点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自身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柳公权酷爱书法,自幼就临摹书法大师的作品,在全村中,是一名“小书法家”,深受全村百姓的称赞。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柳公权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伯挑着豆腐从前面路过,看见了柳公权的作品。他认为柳公权小小年纪,就如此心高气傲,便皱了皱眉头。他沉吟片刻说,柳公权的字写得一点都不好,就像自己卖的豆腐一样,软软塌塌,没有一点美感和骨筋,还不如别人用脚写的作品,就这样一幅作品还敢在人前卖弄。柳公权听完老伯的话,十分生气,便呛声老伯让他写一幅作品试试。老伯听后笑着说,自己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但是在华京城有很多书法很厉害的人。柳公权听后,想去华京城一探究竟。第二天,柳公权五更起床,前往华京城,一进城门,他看见一棵槐树下围了很多人。柳公权十分好奇,他挤进人群中一探究竟,只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头用脚写字。这位老头坐在地上,右脚夹着笔,左脚压着纸张,正在挥洒自如地书写对联。老头的字体肆意飞扬,赢得阵阵喝彩,柳公权佩服不已。柳公权跪在地上,希望这位老伯能收他为师,老伯自嘲自己出身卑微,没办法为人师表。在柳公权的苦苦哀求之下,老伯拿出一张纸写下: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恍然大悟,回家之后日夜练习书法,手上被磨起了厚厚的茧,但是柳公权依然不放弃,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柳公权行书作品《蒙诏帖》是柳公权行书代表作品。《蒙诏帖》书写的内容是:“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亲情嘱托,谁肯想赢,深察感幸,公权呈。”这幅作品又名《翰林帖》,高为26.8厘米,全长为57.4厘米,是柳公权行书作品,现在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柳公权在楷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流传的行书作品数量不多,从《蒙诏帖》中可以鉴赏出柳公权在行书上的书写特点。《蒙诏帖》写于公元821年,此时柳公权四十四岁,正是他创作书法的巅峰时期。因为年少力强,在这幅作品中,柳公权用大体的行书一气呵成,充满了遒劲的力道之美。字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一种空灵动感之态。在第一帖中,柳公权用大型字体写出了“公权蒙”三个字,字形连绵庞大,气势磅礴的感觉迎面而来。在用笔上,柳公权下笔很有力,所以写出来的字体遒劲富有力道之美。因为这幅作品写于柳公权四十四岁,足以见他精力之饱满,下笔有神韵。在之后的字体上,柳公权字体形式颇富变化,在写作中他加入了技巧,虽然字形大小不一,但是字形连,连绵起伏造就了气势上的壮观。在后三行中,柳公权的字体由大变小,逐渐显露出了柳体骨瘦的神韵,字体一气呵成。在《蒙诏帖》中柳公权将气脉和力度融于其中,字里行间凸显“柳骨”秀美清瘦的特点。柳公权书法字帖《柳公权书法字帖》是后人为了学习柳公权的字体而制成的一部书法入门书籍。在字帖里面,总结了柳公权的柳体形式,便于后人临摹。柳公权书法方面最高的造诣就是楷书。他的楷书作品十分秀丽美观,字体比较瘦而硬,下笔的力度很足;书法作品干净秀丽,一幅作品一气呵成,比较连贯流畅;除此之外,书法作品的结构很严谨,字体之间充满整体性和力度美。后人想要学习柳公权在楷书方面的书法技巧,就制成了《柳公权书法字帖》。这种字帖内容,有多种样式,针对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学习阶段,均有不同的字体内容。举个例子而言,小学生学习书法大多都是从最基本的入门开始学习,为了打好基础,买的就是最简单的“柳体”入门书籍。字体简单,笔画较少,便于入门学生的练习和使用。除此之外,现在倡导的方块汉字,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和楷体十分相近,学习柳公权的楷书作品,也有助于写好汉字。对柳公权书法感兴趣的书法爱好者,他们长期临摹和研习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总结出了柳体在书写方面的技巧。随后,著有字帖一书,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柳公权楷书的书写步骤和书写技巧,比如一撇一捺怎样写才会有“柳体”的形态。猜你喜欢:1.关于柳公权的典故2.古代励志故事大全3.名人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4.书法名人励志故事5.谦虚而成功的事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

  • 一年级王羲之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

  • 关于王羲之勤学苦练的小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

  • 渭河和黄河相通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相通。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陕西渭南距离黄河很近。黄河在中游地段

  • 3个关于柳公权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创作出来的楷书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他的字体被称为柳骨。那么,关于柳公权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故事介绍,希望能帮到你。柳公权练字的故事柳公权发奋练字小故事柳公权是唐代一位楷书集大成者,他的书法清劲挺拔、俊秀深厚、自创一格,人称“柳体”

  • 我爱家乡富美临渭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人们说,乡情总是令人难忘的.是的,乡情是一支古老而又深沉的歌谣,时时在我心中奏起爱的旋律.故乡那弯弯的黄土小道,那小河边的朵朵黄花,那淳厚善良的乡民……故乡的一切都浓在了我的乡情爱歌里.也许是那呜呜的叶笛,也许是那呢喃的紫燕,不,是家乡那淡淡的黄花吧,牵动了我多少归乡的梦.我的家乡是个不大的村庄,一

  • 关于中国书法家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苦练书法(晋)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

  • 享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的名山是什么山?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华山(MountHua)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也是汉族民间广泛崇奉的神,即西岳华山君神。截至2013年华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

  • 古代黄河水是清澈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叫黄河的,以前叫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的由来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黄河上游,有个黄家庄,一个叫“黄河”的姑娘被恶霸逼死了。她的亲人听说她是投河自尽的,便驾船沿河而下,寻找的她的尸体,一路走一路呼唤她的名字。“黄河”之名由此而来。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事实上,在两千多年以前,黄河只是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

  • 柳公权关于书法的故事30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柳公权拜师“脚书老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十二岁即能读诗写文章,并写得一手好字,被称为神童,因此他渐渐骄傲起来。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树下写字碗,这时过来一位卖豆腐脑的老人,柳公权得意地拿着自己写的字,对老人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人说:“这字写得就像我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有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