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农田灌溉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有了用黄河水灌溉农田的想法,但全面发利用黄河水资源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目前流域内已建成数座水库和引水工程,流域内及下游沿黄两岸引黄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200万亩发展到1亿多亩,同时,黄河每年还向流域内的大中城市和工矿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水,耗用河川径流量已达300多亿立方米,水利用率达53%,为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据地理学家研究,距今100多万年的早更新世,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古湖盆,这些数量可观的古湖盆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水系。后来,经过长期溯源侵蚀,各湖盆逐渐连通,终于形成了横亘于我国北方的万里巨川。据综合分析推断,黄河从孕育或者是诞生的那天开始算起,约有150万年的历史。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名字?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时,她的名字并不叫黄河。
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
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唐宋以来的千余年历史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黄河的泥沙含量日渐增多,污染加剧,河水越来越黄,才被人们称之为黄河。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有一个河伯画黄河的故事:
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