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曾多次改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曾多次改道?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87 更新时间:2024/3/6 6:36:59

说到“黄河改道”,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火遍两岸三地的古装剧里,唐朝大臣正唐高宗紧急汇报“黄河改道”的事情,却不料大臣们说得心急火燎,唐高宗却听得昏昏欲睡,竟真在朝堂上打起了瞌睡。好不容易醒了过来,却也只是打着哈欠回了一句:“不就是黄河改道嘛,只要对老百姓有利,朕就准他改道了。”当场雷翻群臣。

不过,放在真实历史上,“黄河改道”可真不是皇上“准不准”这么简单,几乎每一次改道,都是古代中国一场持久的灾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的黄河水,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明。但黄河的水文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多灾多难:5454公里长的黄河,平均每年带走16亿吨泥沙,下游的河床因此年年增高,把黄河“托”成一条地上的“悬河”。“改道”也成了极易发生的灾难。从古代到20世纪五十年代,黄河下游有记载的灾害,就有一千五百次之多。“改道”也有二三十次,大规模的改道有六次,史称“黄河六徙”。

这六次“大改道”,第一次发生在春秋年间的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浚县决口,在河北黄骅市入海。六百一十三年后,黄河在“新朝”年间再次改道,经过数年泛滥后,确立了从山东高清入海的河道。北宋仁宗年间,黄河又从濮阳决口,取道天津入海。

金朝年间,黄河爆发了“夺淮入海”灾难,在中原一分为二,南线夺取淮河河道,北线从山东入河。明朝弘治年间,经过明朝整修,黄河彻底占领了淮河故道。1855年,黄河在兰考决口,重新经山东流入渤海湾入海,形成了今天的黄河线路。这六次“改道”,史称“黄河六徙”。

每次“改道”的背后,都意味着黄河下游空前的灾难,也见证了一代代顽强不屈的中国人,用辛劳汗水治理黄河的过程。而以破坏力和对今天的影响来说,六次“改道”里值得说说的,则是“第四次”和“第六次”。

首先是“第四次”,即黄河“夺淮入海”事件。虽然“夺淮入海”发生在金朝年间,但祸根却是宋金战争时种下。1128年,南宋守将杜充为阻遏金兵,扒开了黄河大堤,结果汹涌的黄河水从此疯狂南侵,肆意侵夺黄河故道,最终在1194年彻底占领了淮河河道。令淮河至今依然“没有出海口”。

这次改道,不仅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水文地貌,更带来严重生态灾难。曾经以风光秀美和物产丰富著称的江淮平原,在黄河水的冲击下,土地大面积盐碱化。失去了入海口的淮河,更从此成了一条“灾河”。北宋苏轼笔下“自古涟漪绝地,绕廓荷花,要把吴兴比”的淮河流域,大大小小的湖泊被黄河泥沙淤塞,水患日益严重,从1400年到1900年的五百年里,淮河流域发生了三百五十次水灾,出名多灾多难。

而且在这场黄河改道灾难里,“夺淮入海”只是灾难的开始。当时的黄河,并非全部经淮河入海,而是分成了两股,北方的支流河道一直不稳定。从金朝到明朝中期,黄河的北方支流曾分成多股,要么入渤海,要么在安徽“夺淮”,仿佛野兽乱窜。直到明朝弘治年间,明朝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在黄河北岸修筑千里大堤,断绝黄河北流,才算暂时缓解了水患。所以,黄河的“第五次”改道是人工行为,起因正是黄河的“第四次”改道。

从明朝中期起到清朝咸丰年间,明清两朝治理黄河,都是沿着弘治年间“改道”的线路。但公元1855年,由于多年战乱,外加黄河大堤年久失修,黄河在兰考决口,再次发生大规模改道。当时的黄河分成几大股窜入山东,沿着大清河故道入海。黄河“七百年夺淮”历史就此结束。但淮河流域的水患依然严重,山东地区又增加了新的水患。光绪年间起,黄河的河道才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次改道对山东意味着什么?随着这次改道,大量泥沙涌入山东,大量河湖被淤塞,土地严重沙化。山东也从此成为水灾多发地。昔日发达的山东漕运也从此衰亡。鲁西南地区受灾严重,先后出现了百万流民。从1855年到清朝灭亡,黄河发生了近四十次水灾,其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山东。

“改道”的天灾背后,其实是惨重的人祸。晚清政治腐败,大量治河经费被鲸吞,治理黄河工程的进度,远远赶不上黄河泛滥的速度。所以从清末到民国,黄河灾害越演越烈。国民政府统治的三十八年,黄河有十七年发生灾害。“改道”后的灾难,成为旧中国苦难的缩影。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丝绸的故事的好词好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好词好句: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铃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这个网站上有大量资料。丝绸之路古代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

  •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简写?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

  •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简短点的)谢谢啦!!!!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从前,有个打渔的老头,他有个女儿叫黄荷。有一天,老头在河中捞起一个小男孩,这男孩和黄荷一般大小。老头将男孩带回家,给他起了个名子叫黄河。黄河渐渐长成了一个英俊威武的小伙子,老头便把美丽贤慧的黄荷嫁给了黄河。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头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也吃不进去,急得一家人团团转,又求神,又请医,还是治

  • 丝绸之路来历说明文?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一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2)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它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

  • 中国黄河流域文明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大汶口文化石家河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中原文化江汉文化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窟文化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

  • 找有关黄河的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上古伏羲皇时,洛上有龙马跃出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浮出洛水,背驮“洛书”,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仓颉依河图洛书而造丹甲青文。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

  • 有关晋祠四大铜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不是四大铜人,是四大铁人。在晋祠博物馆内“对越访”东南方位有一座金人台,台上立有四尊铁人,四个铁人站在四个角度东西南北。最早的铁人铸造于宋朝,迄今已有千年历史。一直以来都在此流传着一种说法,台子上的金人是用来镇水的,宋朝时期这个地区洪水泛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人们以为只有金神可以镇住,所

  • 书法作家故事简短?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回来复命,对郗鉴说:“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错,但是听到有人选女婿,却变得拘谨起来

  • 夸父喝干了两条大河的名字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夸父喝干了黄河和渭水。渭水是关中最大的一条流水。秦中所有的水系都在关中汇入渭水,最后在今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汇处流入黄河。夸父逐日的故事是一则神话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夸父追日》体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敢想敢为的气

  • 与壶口瀑布相关的红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风景区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主景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