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著名的“丝绸之国”,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丝绸的国家。中国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罗、绮、锦、绣等品种。
据考证,中国有着悠久的织造丝绸的历史。最开始用的是野蚕丝,后来改成家蚕丝。在商朝,人们不仅能织出平纹细布,还能织出菱形的丝绸。周人已经能够控制丝枝的粗细,将丝捻紧,织成绉布,可见当时缫丝技术的高度发展。
到了汉代,长安有专门用于皇家纺织的“东西织布房”,在河南、山东、四川等丝绸产区设置民族工人,为皇帝收集丝锦,统治者过着奢侈的生活,连犬马都穿着锦服。隋唐以后,官办丝绸生产规模较大。
明清时期,丝绸技术和生产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料品种更多,图案更加丰富多彩,使其在国际上闻名。
“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
因为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的物质交流主要是丝绸
“丝绸之路”的由来?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中国最早丝绸出现中国最早的丝绸出现在什么时候
距今5500~6000年的仰韶文化发现的半个蚕茧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东、西方商贸通道的总称。丝绸之路有数条干线和支线,有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绿洲丝绸之路。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是历史上世界民族大迁徙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罗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亚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通过丝绸之路在这里粉墨登场。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组成商队,浩浩荡荡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后分为三路:北道,是经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萨尔)、到乌鲁木齐,然后经过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达黑海沿岸;中道,是经吐鲁番、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翻越帕米尔高原抵达地中海;南道,是经阳光、若羌、且末、于田、莎车,过阿姆河抵达伊斯坦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