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件书法扇面,都是同一上款。
还有一件跋跟在后面,这件跋说明了这位“信村先生”的生平,还有这几件扇面的来历。跋的作者:于昌遂:字汉卿,山东威海人。禀贡生,候补知州。当地史志称其为“读书博学,树帜诗坛”。喜藏书,其书斋曰“青棠红豆庐”,著有《废言》一册。该跋写于咸丰丁己年(1857年),按上面所写,这几幅扇面的装裱已经有近150年。(是原装老裱)。
王羲之书六角扇背景?
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卖六角扇。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一开始有点生气。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卖到一百钱。”
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
过了几天,老妇人又看见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小曲画扇面历史典故?
美丽古镇杨柳青,明清时就以彩绘年画远近闻名,是全国四大年画产地之一(另外三个是桃花坞、潍坊、朱仙镇),商贾云集,繁华一时。
据传说,小曲儿中所唱的白俊英在清代确有其人,在家行二,人称白二姐,知书达理,善绘丹青。因丈夫早亡,遂寄情于诗文书画,成为远近闻名擅画扇面的才女。从这首小曲儿唱词上推算,小曲儿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二座城”唱道:
二一座城池画上盛京,老将军断堵才得安宁,东沟儿反了一个宋三好,陈大人,率领兵,众家英雄往东征,东沟儿的黎民才得太平。
史料记载,宋三好确有其人,同治初年在辽宁曾带领农民“除捐抗税”,1864年躲到大东沟一带谋生,1873年又成了抗缴木材经营税的民间武装首领。1875年(光绪元年)夏天,清廷调重兵围剿,领兵者是提督陈济清(陈大人)和总兵左宝贵(老将军),分头合作,海陆围攻。宋三好转移至红石砬子,率800人居险扼守,弹尽粮绝后被俘,被押解到盛京(沈阳)杀害。这段词忠实的记录了这一史实,曲词应是在这次战役后不久所填。
北京清同治到宣统年间的《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的时调集中,也收录了这首小曲儿《画扇面》。
除了画两座城加戏出的版本外,天津当地还有一个三座城加戏出的版本:
三一座城池画天津,能人制造算盘城,盐关紧对着院门口,望海楼,娘娘宫,估衣街的买卖数不清,四面的鼓楼就在当中。天津卫马路修的宽,四面钟的洋货样样都全,洋楼盖下了无其数,自来水,电线杆,电灯电话紧后边,要来了地图又把电车安。
从曲词内容看,已是清末民国了,这个版本比“两座城”的要晚一些,这版只天津本地有,北京一般不唱。
《王羲之题扇赠鹅》的故事
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娟的钱两万不还,公差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正好父亲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买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卖。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泪拿扇往外走,刚过府门,就有好事者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去。卖扇人就卖完了扇还清了欠款。东坡画扇(宋)何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逾:走出。⑨逋(bū):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