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弘扬黄河文化的八个故事?

弘扬黄河文化的八个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00 更新时间:2024/2/3 6:39:50

与黄河文化密切相关的八个故事:

一、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市黄河中央的砥柱山,比喻担当大任;

二、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水泥沙含量很大,比喻有理说不清;

三、不跳黄河心不死,比喻很固执,不遭到失败不会放弃;

四、鲤鱼跳龙门,比喻越过某个门槛,就会发达起来;

五、李闯渡黄河,比喻应天顺时,黄河封冻,天助闯王推翻明王朝;

六、山西人永不修黄河,传说吴阁老手书一字条,借皇帝口诵,御封山西无水患;

七、秦晋之好,古代秦晋两国跨河联姻,世修睦好;

八、假灭虢,古代晋国借道虞国,伐灭夹河而居的虢国(今三门峡市),返回来又灭了虞国。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100字)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自己归纳一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他治水居外13年。满意请采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保护农业生产,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不畏艰苦。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九年而不得成功。舜帝继位以后,然后合通四

  • 关于名人持之以恒的简短小故事,要小故事,简短简洁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1、林肯的政治生涯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可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但是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

  • 黄河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之地。

  • 关于黄帝的故事50字 急急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1],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3]史载黄帝因有

  •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不到黄河心不死就是来源于民间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啊大禹治水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

  • 有关欧阳询的故事4个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相传,欧阳询在一次外出游览山水的时候,在道路旁看到一块石碑,他骑在马上看了看,发现石碑上的字为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刻写,欧阳询认为这块石碑上的书法一般,看不出有什么精妙之处,于是,他就骑马离开了。可刚走几步,欧阳询又转念一想:既然索靖是书法名家,他的书法一定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令人称道的地方。于是,他又调转

  • 黄河的简短的民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求采纳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李闯王渡黄河姜太公钓鱼我们老师刚讲的!希望采纳!O(∩_∩)O~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

  • 雷锋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王羲之练字的励志故事王羲之从7岁开始,成天

  • 风陵渡潼关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风陵晓晓清淡文远洪波一片接天时,几叶扁舟渡晓晴。秦晋漫云南北限,此陵自古达潼城。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故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风陵渡这个名字在我的印象中是很早的事儿了,04年,也就是上大学的那一年,开始接触到它。可是,终究,我只是它古老的神色里一个来回了数次的记

  • 管道升和赵孟的爱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赵孟与管道升的爱情是一段浸润了书香气的爱情故事!管道升是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自幼才资过人,聪明慧敏,仪雅多姿,“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可谓有着极高的天赋,她凭借着书法的成就,还与卫夫人卫铄并称“书坛二夫人”。她26岁那年,嫁给了同时代的大才子赵孟,这两位旷世才人相成眷属,并在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