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角是谁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角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75 更新时间:2024/2/3 6:54:46

工匠发现羲之笔力强劲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他练字十分刻苦。语本《说郛》卷八七引唐怀《书断王羲之》,37岁写《黄庭经》,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议论深刻,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确切。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王羲之书祝版,也比喻见解,经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来窃吾所

成功的原因:1.“旷子也”说明他是一个天生奇才,天赋占据成功的很大比重;2.“七岁善书”,说明他从小就开始专注于书法领域,并孜孜不倦。3.“窃而读之”,说明他对书籍有一个很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偷来之后认真研读,证明了他很勤奋。综上所述:天赋,勤奋,兴趣是他成功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旷子也”,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有好的天赋。很多人都晓得爱迪生的那句“天才是由99%的汗水和1%的灵感铸就的”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爱迪生接下来说的那句话“但我始终觉得,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天赋,仅靠努力的话,那成功的人将如过江之鲫那么多,这是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

入木三分+来自哪个寓言故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兰亭集序》,37岁写《黄庭经》,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语本《说郛》卷八七引唐张怀《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1]麻烦采纳,谢谢!

六年级下册20课小练笔200字左右王羲之的故事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2113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5261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4102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1653。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回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答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王羲之勤奋训练字的有哪两个事件

王羲之勤奋训练字的两个事件:洗砚池的水变黑和衣服划破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历史的丝绸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不仅打通了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使西域的良种马,石榴,核桃等植物传到中国,以及将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使汉朝和西域各国从此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交往日趋频繁.现在丝绸之路也有助于中国与西亚的一些内陆国家之间的交往.现有的考

  • 我国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的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如下:1、书法家“二王”是指我国晋朝时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王羲之从小学习书法,七岁就写得一手好字。成年后他仍然刻苦练习书法,即使闲坐时,也常常用指头在膝盖比拟点画,时间长了,裤子都被磨得破损了。王羲之还虚心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成为我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书法家,人称“书圣”。王羲之的儿

  • 有关黄河的民间传说、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

  • 西安丝绸之路的资料三百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

  •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原来形容什么,后来比喻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人木三分讲的是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1厘米)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王羲之吃墨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

  • 丝绸之路的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东、西方商贸通道的总称。丝绸之路有数条干线和支线,有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绿洲丝绸之路。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是历史上世界民族大迁徙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罗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

  • 古代丝绸之路中国用丝绸、瓷器、茶叶换回来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东西方贸易道路有两条走内陆的丝绸之路从公元前开始到明朝十四世纪停止,以前主要是换来中国没有的植物和动物珠宝香料特产等货物交换还有宗教文化上的传入明清的海上贸易,主要都是换会的大量白银。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

  • 谁知道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要超短的~~~急需啊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 丝绸之路的作文100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强无法报仇。汉武帝十分高兴,就想联合大月氏消灭匈奴。可是,汉朝离大月氏那么远,又要经过匈奴,该让谁去呢?张骞自告奋勇,愿意到大月氏。汉武帝便让张骞带着100人出发了。不久,他们就进了匈奴人的活动范围。张骞被单于捉住,成了人质,让他娶了匈奴妻子,给匈奴人放牧。张骞不甘心,带着100个随从偷偷跑了。大家

  • 米芾画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画月》的故事告诉了我们: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3、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