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和秋香的故事出自《三笑姻缘》故事最早见于明项元汴所著《蕉窗杂录》中《三笑姻缘》等书,清代学者俞樾,曾在《茶香室丛钞》中专为唐伯虎辟谣,断定“三笑姻缘”是好事者借重唐寅的盛名,把别人的事,转移在他的名下,纯属虚构故事。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叉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孟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唐寅,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欧阳询流连观碑。欧阳询是个书法大家,也是个惜才的人。有一次,他从外面出使回家,于荒外乱草丛中发现一处石碑,石碑上有一些文字,原来是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欧阳询立刻驻足观赏,一会离开之后骑行几里路复又折回欣赏。这还不够,第二天他又过来观摩石碑并用纸张临摹,在碑旁研习三天三夜,掌握其精髓之后,才高兴离去。
颜真卿黄泥习字。在颜真卿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颜真卿的母亲带着他回到外祖父家,由外祖父教习颜真卿习字。颜真卿写起字来很是认真,但家里的条件并不算好,母亲也感概,觉得对不起孩子,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颜真卿最后找到了一个不花钱的方法,那就是碗当砚台,刷子当笔,泥浆当墨,墙当纸,写满了用水冲掉,再重新写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颜真卿认真习字,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柳公权学书法。柳公权在很小的时候字写的就很好了。但其经常自夸,偶遇一个卖豆腐的老夫,被嘲其字软塌塌的,没筋骨。这让柳公权很不服气,老翁便告诉柳公权有人可以用脚写字,并且写的龙飞凤舞,铿锵有力。柳公权便去京华城看了这个无臂老者,果然如豆腐老夫所说,无臂老者左脚压纸,右脚写字,写下的字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柳公权马上跪下请求拜师,老者没有同意,只是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不再自夸,专心习字,最终也学有所成,为后人称颂。
赵孟奖拔雪庵和尚。赵孟书法很好,却也是谦逊之人。同一时期有一僧人,号名雪庵,也擅长书法。当时元代皇宫中的匾额,均由雪庵先生所写。元代延佑年间京城大都的兴圣宫刚刚建成,宦官李邦宁传皇太后诏令,命赵孟为兴圣宫题写匾额。赵孟坦言以往匾额均由雪庵和尚所写,雪庵的书法名声更大,传遍朝野
赵孟是元朝为什么又称唐楷?
没有这个说法。
赵孟是元代书法大家,他的书法是以王羲之的魏晋风格为追求目标,由于元代书法低迷,赵孟便扛起了振兴书法的大旗,在书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他的楷书和行书,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被后世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唐朝发展到了一个高度,元朝的赵孟的楷书被称为唐楷,是对其楷书成就的赞誉。
赵孟(1254.10.20-1322.7.30),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晚年至元朝初期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其书法取法钟繇、二王、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皆擅,尤以楷、行著称,创“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因为是集晋唐书法集大成者。
赵孟善于书写各种类型的书法字体,但是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法圆熟,创立了“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的书法,因熟而俗,这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评价。董其昌作为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一生都是早于已做古人的赵孟在比赛,可是一生都没能超过赵孟。赵孟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得到的赞誉很高。据传说,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宋高宗赵构的书法,中年时候学习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此外,他还临摹过唐朝著名的石碑和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