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人。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于西汉都城长安(东汉延伸至洛阳)。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丝绸之路开创者
张骞是西汉时伟大的探险家。他自请出使西域,历经13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公元前139年,张骞由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导,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冒险西行。
中华民族相互扶持的故事?
民族团结促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孕育着一种崇高的民族团结意识,一代代人耕耘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新疆。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土地,灿烂的民族文化,丝绸之路从这里走过。
伊宁市的变化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塞外江南”新伊犁目标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推动下持续进行,伊宁市的街道绿化逐渐丰富了起来,各个景点建设让伊宁市的旅游项目更加丰富......大家日子红火了起来,口袋鼓了起来,笑容多了起来。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达目标。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与各民族更好地谋求发展,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外交流的历史事件?
1.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2.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行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使者,终于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3.唐朝时,鉴真东渡到日本,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
4.玄奘于贞观初年,为探求佛学,到达天竺。他在那里的佛教中心烂陀寺钻研佛学,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玄奘返回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奉唐高宗之命将老子的《道德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天竺。
东汉王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事例?
东汉初期,因汉王朝建立不久,暂时无力顾及与西方各国的交往;加以葱岭以东的西域各族,当时正受匈奴的控制,因而东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地区的直接交往曾一度隔绝。章帝末年,班超击破莎车之前,已先打通了西域南道;几年以后,他相继击败焉者等国,又打通了西域北道。从此,通往葱岭以西各国的丝绸之路,又畅通无阻。中亚各国的使臣、商人沿丝路东行,来到汉王朝;汉王朝的使臣和商人,也沿丝路越葱岭,西去中亚各国。
那时候,大月氏在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建立了贵霜王朝。班超通西域时,大月氏曾赠送珍宝、符拔(似麟而无角的动物)及狮子,与东汉关系友好。永元二年(90),大月氏人侵汉西域,被班超击败之后,两国又恢复友好的关系。到桓帝和灵帝时,大月氏僧人支娄迦谶曾经来汉朝传教,并在洛阳翻译佛经。
大月氏的西邻,是安息国(今伊朗)。安息地处丝路必经之地,汉王朝出产的丝绸之类,成为安息人中转运销西方的名品。安息与东汉关系友好,章和元年(87),安息王派使臣来洛阳,向章帝献狮子及符拔。永元十三年(101),安息王满屈再派使臣来汉朝,献狮子及条支大鸟。桓帝及灵帝时,安息僧人安世高到汉朝许多地方传播佛教,又在洛阳翻译佛经。
班超通西域之后,东汉王朝在中亚、西亚以至于西方的影响不断扩大。为了直接与大秦(罗马帝国)建立关系,永元九年(97),西域都护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当时安息为了转运丝绸贸易,不愿东汉与大秦直接交往,所以甘英抵达条支(今伊拉克),准备渡海西行时,安息人极言渡海之难,劝说甘英放弃西行。甘英望洋却步,果然中途返回。那时大秦王同样很想与东汉通使,也因安息人从中作梗而未成。直到延熹九年(166),大秦王安敦派使臣由海路经日南(郡治今越南广治)来到汉朝,才使东汉与大秦建立了联系。大秦使臣带来象牙、犀角、玳瑁,送给东汉桓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