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河流域有哪些历史故事?

黄河流域有哪些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4/2/3 6:31:34

黄河是母亲河,自古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战事自然少不了,著名的有牧野古战场;在河南洛宁崤山古战场;河北平乡巨鹿古战场;还有河南叶县昆阳古战场,王莽篡位以少胜多昆阳之战等等。

谁知道关于黄河的传说和历史人物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民间故事: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又字友梅,号朴园,山西浑源州(今山西浑源县)人。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由拔贡任西华县令调补宁陵县令,以后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任河东(今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他是一代廉吏,又是一位实心实力、勇于革新的治河专家,对我国古代水利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栗毓美一生最大的功绩是治理黄河。栗毓美到任时,宁陵正遭黄河泛滥,墙倒屋塌,人畜死亡无数。面对汹涌的黄水,栗毓美毫不畏惧,他脱下官袍,身着便衣,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决口处查看险情,并带领全县人民用杉木杆穿铁锅一举堵住了黄河决口。河水过后,他一面上书朝廷免杂税皇粮,一面组织群众疏通河道,整修农田,使百姓的生产生活很快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栗毓美在宁陵任职近3年,体察民情,治水有方,后被调任河东河道总督。栗毓美注重调查研究,经常沿河道巡视、考察,并深入群众了解治黄的症结及经验。其间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了“以砖代‘埽’、抛砖筑坝”的治黄经验。以往河南一带一直沿用“埽”(即用杂草和沙子装入麻袋)的方法筑坝,栗毓美经过探索发现用砖筑坝“排远溜势,水维顿缓”,不仅有效地防治了水患,而且每年节约皇银3万两。当时河工用的大砖为椭圆形,每块重约10公斤,中有圆孔,可以用绳穿系,易于抛修,并可用以砌筑坝体。这是黄河上御水工程的一次革新。直到1949年,黄河河务部门在开封还设有砖料厂,专门烧制河砖,以补石料不足。实践证明砖代“埽”是成功的,栗毓美在治黄中大力推广这一成功经验,并写出一部专著《栗勤公砖坝成案》,为我国水利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栗恭勤公年谱》记载:“公任五年,河不为患。”自阳武板张庄至孙家堤15公里的老砖坝,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平日,栗毓美心中有一张治水图,河道的曲直高低,河水的宽窄深浅,流速的快慢,他都了如指掌。每逢风雨即将到来,他立即到达险地。一旦水患发生,他又能亲自指挥抢险,将水患降伏,因此很受当地人民爱戴。在他任职期间,河东一带地区很少发生水灾。由于他清正廉明,勇于执法,以致触犯权贵,遭到陷害,后来积郁成疾,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二月,卒于河道总督任上,享年62岁。当他的灵柩从河南北上运往山西时,沿途群众挥泪相送,千里不绝。许多官吏“亦皆闻之流涕”。清代对治理黄河水患尤为关注,康熙皇帝曾感叹“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雍正皇帝曾经亲自坐镇武陟指挥治理黄河。所以栗毓美被皇上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恭勤”。道光皇帝还作了祭文和碑文,并赐祭葬,入名宦祠,吏民思,庙以祀,加封号“巡河督大王”。今在山西浑源县,还有道光皇帝下谕为栗毓美修建的规模可观的陵墓,人称“栗家坟”。栗毓美去世后,宁陵人民为感谢他的治黄功劳和做出的丰功伟绩,拜他为“大王(河神)”,在县城东关为他修建了栗大王庙,春秋祭祀,万代供奉。说来也巧,自建栗大王庙后,黄河水再也没有淹过宁陵县。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丝绸之路的中西往来的史实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之路从西汉时期就开辟了,历朝有国商队把国外的香料,精工制品带到中国,又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销国外,如唐朝就有好多波斯国的商队来长安!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

  • 清明节的诗句在硬笔书法专用纸上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建议使用隶书或魏碑字体书写,显得清明时节古朴,借古幽思先人。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

  • 关于王睿之学习书法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入木三分主词条:入木三分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

  • 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看见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扇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

  • 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三则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随着汉字的演变,中国古代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书法家。他们大多数是天赋异禀,加上后天的勤学苦练。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书法家励志故事三则,别忘了收藏哦!篇1:肖显拜师传说明朝书法家肖显少儿时,同村里好书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作“写大字比赛”。有一位砍柴的老爷爷路过这里,见他们写字,便放下柴担走近前来观看。肖显

  • 柳公权有什么故事20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1、柳公权学书法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

  • 其实我真棒 500.600 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小时候,我经常躺在妈妈的怀抱下,倾听这妈妈讲的故事。时至今日,我对一段故事的内容还记忆犹新,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三个人正在砌墙,一个路过这儿的人看到了他们,便走向前问那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我正在砌墙”。第一个人回答道。“你呢?”“我正在打工。”第二个人说。“那么最后一位,你在干什么呢?

  • 扇面赠师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1:因“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是作为礼品赠送友的最佳物品。2:扇子有‘散子’含义,一般婚礼,以及求爱,都会送一个制作精美的扇子。3:民间,扇子还作为吉祥物用以避邪,定情等。浙东一带,闺女出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娘家必须派人携带各种扇子探望女儿。4:在明朝以前扇子主要是男性与男

  •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30字以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历史上数次改道,汉武帝,康熙时期都曾有过大洪水,最有名的改道就算黄河夺准。汉明帝让王景治理黄河,结果黄河八百年没发洪水鲁班修造将军柱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

  • 折扇与团扇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南宋是绘画较为普及的时期,这一时期绘画已逐渐深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再是贵族豪门、文人雅士的专利。南宋的花鸟画基本保持北宋工细写实的画风,所不同的是北宋以坡石、花草、禽鸟俱全的表现宫苑小景的大幅卷轴画为主流,而南宋则是以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的扇面、册页和灯片小品为主流。虽然这些小品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