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哪些?
民族融合形式:
1、民族迁徙:
2、联合斗争:
3、友好交往: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5、“和亲”“会盟”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6、边境贸易促进民族融合。辽宋夏金之间设立的榷场,明朝与鞑靼设立的互市。
7、“册封”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8、行政管辖促进民族融合。
9、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促进民族融合。
10、抵御外国异族入侵和平定叛乱,促进民族融合。
11、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
12、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融合,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方式:
1、互补互惠的民族间经济往来,促进民族融合。
2、思想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交融、认同,促进民族融合。
3、各民族迁徙与杂居、聚居,促进民族融合。
4、民族间的通婚,最明显的是和亲,促进民族融合。
5、战争后的大一统,让民族渐渐融合在一起。
二、云南民族大学九龙池校是几本
云南民族大学九龙池校是二本院校。
学院坐落于玉溪市高新区九龙片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九龙池公园和飞井海水库,与华为玉溪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各类知名企业相邻。
截至2016年,校园占地面积584亩,拥有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设施。建有计算机类、文秘类、财经类、艺术类教学等多个校内实训室并与社会企业广泛合作。
2015年6月,根据云南民族大学的安排部署,原“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隶属云南民族大学的正式教学单位,属四年制公立二本,坐落于云南民族大学九龙池校区(玉溪),是云南民族大学20多个学院(部)中的一个学院,招生层次本科二批。
扩展资料:
学院进行了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责的“三定”工作,各部门岗位职责逐步明确,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生源和师资队伍也不断的壮大。2016年1月,学校与公司签订了新的校企合作办学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双方的职责,资产管理、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2017年,现有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院团委五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学院在校生达5284人,共101个班级。专业学科进行了分类,分为人文学系、管理系、外语系、财经系和计算机系。
设有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财务会计教育、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4个应用本科专业。
专兼职教师487人,教授、副教授103人,博士、硕士27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6.8%,初步建立了一支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云南民族大学九龙池校
参考资料:云南名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九龙池校是二本院校。
2015年6月,根据云南民族大学的安排部署,原“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隶属云南民族大学的正式教学单位,属四年制公立二本,坐落于云南民族大学九龙池校区(玉溪),是云南民族大学20多个学院(部)中的一个学院,招生层次本科二批。
学院坐落于玉溪市高新区九龙片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九龙池公园和飞井海水库,与华为玉溪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各类知名企业相邻。截至2016年,校园占地面积584亩,拥有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设施。建有计算机类、文秘类、财经类、艺术类教学等多个校内实训室并与社会企业广泛合作。
扩展资料:
云南民族大学九龙池校教学现状: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现设有秘书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财务会计教育、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老挝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个应用本科专业。
在校生500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占70%,充分体现了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单位”和“专业+非通用语”或“非通用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系统打造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地将为师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校企合作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立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民族大学九龙池校
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九龙池校区在玉溪正式挂牌成立。
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九龙池校区在玉溪正式挂牌成立。此举标志着云南民族大学的第21个学院(部)正式诞生。是属于二本院校
毕业证是云南民族大学的吗
二本
三、广西大学或其他211,或985学校里面的“民族班”是什么回事,这个班是留给毕业的民族预科生吗?
民族院校民族班本科的意思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高校里面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单独设立的本科教学班。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单独设立的教学班,叫民族班。民族班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中等学校民族班,即在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设立的教学班。
第二类,高等学校民族班,即在普通高等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设立的教学班。
第三类,党校、团校民族班,即在党校、团校为少数民族学生设立的教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