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因势利导"该怎样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成语"因势利导"该怎样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82 更新时间:2024/1/16 19:55:36

【成语】:因势利导

【拼音】:yīnshìlìdǎo

【解释】: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的信任。

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齐国求救。齐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队前去帮助韩国。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直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

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魏国军队强悍,看不起齐国,总以为咱们的军队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原话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现在我们可以假装败退,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于是田忌命令部队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大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解释成语"塞翁失马"?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塞翁失马”?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塞翁失马【拼音】:sàiwēngshīmǎ【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

  • 成语"一钱不值"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钱不值【拼音】:yīqiánbùzhí【解释】: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成语故事】: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代人。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重。因此,当时很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欢接近他。灌夫喜欢喝酒,并且常

  • 关于捉襟见肘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捉襟见肘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倒屣相迎"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倒屣相迎”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倒屣相迎”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东汉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家里时常宾客盈门。有一天,家人报告说来了一个叫王粲的客人。蔡邕一听此名,慌忙跑出去迎接,急

  • 成语下车泣罪"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下车泣罪”?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下车泣罪【拼音】:xiàchēqìzuì【解释】:罪:指罪犯。下车向遇见的罪犯流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成语故事】:传说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就便把部落联盟领袖的位置让给了他

  • 成语"革故鼎新"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革故鼎新”?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革故鼎新【拼音】:gégùdǐngxīn【解释】: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成语故事】:鼎在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也产生

  • 如何理解成语"曾参杀人"?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曾参杀人”?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曾参杀人【拼音】:zēngshēnshārén【解释】:比喻流言可畏。【成语故事】:春秋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曾参,曾参是个非常用功念书、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有人跑去对曾参的妈妈说:

  • 成语"八仙过海"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八仙过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八仙过海【拼音】:bāxiānguòhǎi【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成语故事】:传说吕洞宾等八位

  • 成语"涸辙之鲋"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涸辙之鲋"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涸辙之鲋”是什么意思?“涸辙之鲋”有什么典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涸辙之鲋】故事的主人公: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代宋国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

  • 成语"塞翁失马"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塞翁失马”?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塞翁失马【拼音】:sàiwēngshīmǎ【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