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成语"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962 更新时间:2024/1/22 5:06:02

如何解释成语“鸟尽弓藏”?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鸟尽弓藏

【拼音】:niǎojìngōngcáng

【解释】: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越世家》,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已留点余地呢?

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楼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烛影斧声的典故出自何处?背后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烛影斧声,也叫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后,到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因此后世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篡位。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

  • 买椟还珠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买椟还珠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百感交集”?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百感交集【拼音】:bǎigǎnjiāoj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

  • 历史文化探索:出奇制胜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出奇制胜,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qízhìshèng),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出自《孙子·势篇》。那么成语出奇制胜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燕昭王派大将乐毅攻齐。五年便

  • 成语"断头将军"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断头将军”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断头将军”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张飞到达江州后,攻破刘璋大将巴郡太守严颜的军队,并活捉严颜。张飞呵斥严颜说:“大军到达,为什么不投降而竟敢抗战?”严颜回答:“

  • 成语"忠言逆耳"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忠言逆耳”?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忠言逆耳【拼音】:zhōngyánnìěr【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

  • 历史文化探索: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汉语成语,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出自《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战国

  • 成语"钱可通神"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钱可通神"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钱可通神”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钱可通神”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钱可通神】故事的主人公:张延赏(726年-787年),原名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钱可通神】是什么意思?有了钱连

  • 成语"与狐谋皮"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与狐谋皮”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与狐谋皮”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周朝的时候,有一个人想办一席丰富的筵席,需要大量的羊肉,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他认为既然羊肉长在羊的身上,为什么不和它们商量呢?于是,他走到羊群的前面,客

  • 历史文化探索:集思广益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集思广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ísīguǎngyì,意思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时期,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全权处理蜀国的政事,诸葛亮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他非常注意听取下属们提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