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万马齐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万马齐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21 更新时间:2024/1/17 13:11:55

解释成语“万马齐喑”?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万马齐喑

【拼音】:wànmǎqíyīn

【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成语故事】:

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龚自珍27岁中举,11年后才中进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为他从小讨厌那些禁锢思想的八股文,不愿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他所钻研的,都是对兴国济世有作用的学问,并以此引为骄傲。参加殿试时,龚自珍交卷最早。便离开了考场,有人问他考得怎样,他把文章内容大概说了一遍,朋友们庆贺说:“龚老兄一定高中榜首!”龚自珍哼了一声,说:“要看他清朝的国运如何了!”言外之意是,如果主考官慧眼识珠,我龚自珍愿为振兴大清朝尽心竭力,做一番大事业。龚自珍绝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的文章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议论,其中关于开发西北的意见最为精当实用。然而,龚自珍只是在京中做了10年无足轻重的闲官,英雄无用武之地,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而且时受到排挤。这10年,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认为这是一个聪明才智被扼杀的时代。所以,他刚刚48岁,就借口侍奉年迈的父母,离官回乡了。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龚自珍在南下途中,共写了315首七言绝句。到家后整理成集,因那年干支纪年为“己亥”,故起名为《己亥杂诗》。

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出来的:那是七月初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烤得龚自珍满脸淌汗。路上行人极少。不远处却是钟鸣技响,乐声悠扬。龚自珍举目望去,却见一座古庙前旗幡高挂,青烟缭绕,一群善男信女正在道士们引导下,神龛里的玉皇大帝、雷公风神顶礼膜拜,乞风求雨。龚自珍联想到自己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变革现实,富国强民;这种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反而屡遭打击和迫害。又想到这条路之上所看到的田园荒芜、民生凋敝的景象,觉得在这毫无生气的时代,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来实行大的改革,才能打破这死气沉沉的局面。此时此刻,龚自珍满腔的愤懑,顿时化作对大地风雷的殷切呼唤、对改革图新的热切要求,一词一句撞击胸膛,于是吟出一首诗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在诗中提出的革新要求,表达了人民的希望,也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声。成语“万马齐喑”即出自龚自珍的这首诗。原意指,需要依靠像暴风、雷霆那样的巨大变革,来恢复中国的生机;人们不敢讲话,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作壁上观"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作壁上观【拼音】:zuòbìshàngguān【解释】: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诸国,也伺机复国,与楚王结盟反秦。项梁率军接连取

  • 成语"打草惊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打草惊蛇"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打草惊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打草惊蛇,现代汉语成语,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

  • 历史文化探索:滥竽充数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滥竽充数,(拼音lànyúchōngshù),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那么典故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典故】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

  • 如何理解成语"债台高筑"?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债台高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债台高筑【拼音】:zhàitáigāozhù【解释】:形容欠债很多。【成语故事】:战国时,摇摇欲坠的周赧王还野心勃勃,但实际却软弱无力。他想联合楚、燕等国攻打秦国,但没有足够的军费,于是向

  • 如何理解成语"贪得无厌"?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贪得无厌”?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贪得无厌【拼音】:tāndéwúyàn【解释】: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成语故事】:智伯,是春秋时代的人,他的野心很大,有一次他还联合了韩、赵、魏三国,把中行氏给灭掉,侵占了中行氏的领

  • 如何解释成语"杀鸡焉用牛刀"?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杀鸡焉用牛刀”?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杀鸡焉用牛刀【拼音】:shājīyānyòngniúdāo【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成语故事】:“杀鸡焉用牛刀”原作“割鸡焉用牛刀”。这个成语,出自《论语·

  • 成语"黄绢幼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黄绢幼妇"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黄绢幼妇”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黄绢幼妇”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黄绢幼妇】故事的主人公:曹娥(公元130-143),是东汉上虞人。邯郸淳,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蔡邕,

  • 竭泽而渔是什么意思?竭泽而渔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竭泽而渔是什么意思?竭泽而渔有什么典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

  • 历史文化探索:飞将数奇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飞将数奇,拼音是fēijiàngshùjī,将:汉朝名将李广;数奇:命运不好,泛指人不走运。比喻能人而遭遇不佳。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那么成语飞将数奇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他没有口才,不大说话除了射箭

  • 成语"洛阳纸贵"出自哪里?典故的原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洛阳纸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说到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也还是有很多故事的,洛阳纸贵其实意思并不是指的洛阳的纸比较贵,而是说明有的人文章写得比较好,所以这个洛阳纸贵成语是有典故和塬型的,那幺这个典故原型到底指什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1、洛阳纸贵典故塬型成语“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