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抬阁是谁发明的?抬阁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抬阁是谁发明的?抬阁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02 更新时间:2023/12/31 2:55:04

抬阁是谁发明的?抬阁的历史渊源是什么?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特色传统民俗舞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中国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抬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化遗产名录。抬阁的种类繁多,各地抬阁的艺术形式各有特色,以金坛抬阁、徽州抬阁、广东抬阁、安阳抬阁山西平阳《抬阁》最为著名。

将铁杆固定在抬杆上端,抬杆周围用莲花、彩云等各种道具装饰起来,再将三四个扮演各种戏剧人物和神话故事的男女小孩固定在铁杆上,由成年男子抬着,在行进中表演。内容有50种,其中包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富贵图》、《火焰驹》、《断桥》、《虹霓关》、《起解》、《百花亭》、《盗灵芝》、《下河东》《拣柴》、《苏护送女》、《双吊孝》、《黄河阵》、《祥麟镜》、《反棠邑》、《狐狸缘》、《凤仪亭》、《血手印》等。

抬阁最早问世的雏形是在民间的祭神活动中,用家用的方桌两边绑上1丈多长、3寸粗的两根木制抬杆,抬杆的两稍头部位再绑上3尺多长,2寸粗的横桄,横桄的中部再绑上抬杆,方桌上立着的神灵牌位和猪羊、香炉、蜡烛等祭品,用4个人抬着,沿街庆贺,以还夙愿。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进步,民众感觉到用原来的祭神办法显得单调而没气派,也不合时宜。

所以便改制成有专用抬阁底座,底座似方桌式样,但比方桌大了很多,它的边长约4尺多,高3尺多,四角有4根3寸粗的底座腿子,底座上面还设置了古建筑式样的过厅造型,在过厅里塑有神像,神像两旁站立两个手持佛尘的侍童侍女,神像前摆放着猪羊、香炉和蜡烛等祭品。抬阁底座两边绑有两根长约1丈多、粗约3寸的木制抬杆,抬杆两稍头绑有长4尺多,约3寸粗的木制横桄,横桄的两头部位绑着抬杆,这时抬“抬阁”的人巳增至8人。在活动时,抬阁前面还配置了唢呐吹奏和锣鼓队伴奏,这时抬阁比过去的走阁从形式编排上已有了民间文艺的特征,已接近现时抬阁的规模和样式。

南营留村的抬阁经历了由兴到衰、由衰到兴的漫长岁月与时事的变迁,到民国时间,经过民间艺人们的不断改革创新,抬阁底座由原来的方桌式造型,不断改制成长方型、六边型和正方型的抬阁模式。抬阁多采用“六边型”和“正方型”两种。抬阁底座上面的设置有“过厅式”、“市楼式”、“六角凉亭式”3种。采用的是“市楼式”和“六角凉亭式”的造型。抬阁上面的文化内容巳不是古老的神像和祭品等物的装饰,而改为戏剧故事和民间故事的人物和道具。如《茶瓶计》戏剧故事,人物有小姐龚秀英、丫环,还有相公单宝贵,道具是茶瓶和花儿等物。抬抬阁的人由原先的8人抬,现已增加到16人抬的抬阁。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乌孜别克族饮食 乌孜别克族饮食文化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乌孜别克族人的食物主要是肉食和奶制品,蔬菜吃得较少,多吃羊、牛、马肉。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馕和奶茶。乌孜别克人的主食主要有抓饭、馕、纳仁、烤饼、海勒哇、包子、烤包子、凉面等。馕的做法与汉族的烤烧饼相似,用面粉略加盐水稍稍发酵后烤制而成。许多人在面内加入牛奶、清油、羊油或酥油,外脆内软,称为油馕。此外还有

  •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有哪些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也就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龙抬头”源于自然天相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这一节日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它也经历了一个有趣的演变过程,真正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在被记载在文献上是在元朝之后。从节日内涵以及习俗上来看

  •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盛行"冥婚"?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你真的了解中国古代的冥婚吗?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冥婚的历史相当久远,又称为“鬼婚”、“阴婚”或“配阴婚”等,根据冥婚对象,还可以细分为死者之间的婚配、死者与生者之间的婚姻两种。中国历史上最早与冥婚有关的文献,可见于《周礼.地官.媒氏》:“掌万民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 王裒简介:西晋著名学者,是二十四孝中的"闻雷泣墓"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裒(wángpóu)(?—311)字伟元,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人。东

  • 大壮卦"壮于趾,征凶,有孚"应该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大壮卦“壮于趾,征凶,有孚”应该怎么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大壮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意思就是:大壮卦初九。强壮在脚趾上,前进会有凶祸,但仍有信实。《象》说:强壮在脚趾上,他的信实会走到尽头。初九位居大

  • 范进中举后,为何会被自己的老丈人胡屠户打一巴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相信大家听说过范进中举这个故事,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儒林外史》当中,范进中举的片段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段落,这个段落曾经入选中学的课本。在这个著名的段落当中,大家除了对范进中举前后的人生际遇有了深刻的了解外,还有一个人在我们印象当中是非常深刻的,他就是范进的岳父

  • 竹筒琴的历史有多久?有哪些演奏技巧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竹筒琴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打击弦鸣乐器之一,它与我国古代流传的“竹铜鼓”、东南亚各国古代流传的“竹管形琴”十分相像。但因流传于僻壤山乡,史籍无载,直到明代才有记录。其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状态。可以说竹筒琴是我国古代击弦乐器——筑的早期形态之遗存,其年代可上溯至春秋之初,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 碧约牛腿琴外形是怎样的?演奏方法有哪些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来历传说碧约牛腿琴传说很古的时候,在云南省的哀牢山区就居住着哈尼族的一个支系碧约人,有个纯朴的小伙子爱上了一位美貌的姑娘,当小伙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说:“我最喜爱竹簧、竹筚和动听的牛腿琴,你如果能做出这三种乐器来,我就嫁给你。”小伙子为了得到姑娘的爱情,精心地制成了竹簧和竹筚,唯有牛腿琴使他发愁。经

  • 探索中国的门神文化,它是如何变化与发展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门神,是一种民间信仰,是守卫门户的神灵,在民间深受人们的欢迎。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门神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神之一,没有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古人认为门是通往宅邸的唯一通道,只要有了门神,就可以阻止邪灵的入侵,家宅就会安宁。但最早的门神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 汉族音乐 近代汉族音乐发展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近代以来,汉族音乐的走向,表现为三个方面:(1)随着封建统治被推翻,被清王族所继承的、代表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意识、政治上僵化腐朽、艺术上干瘪空虚的宫廷雅乐迅速被人们遗忘。(2)民间地方戏、器乐曲和曲艺如繁花盛开,得到空前发展。(3)西方音乐的基本乐理、西方歌曲及演唱形式、西洋乐器、新的记谱法等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