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77 更新时间:2024/1/18 5:49:16

如何解释成语“言过其实”?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言过其实

【拼音】:yánguòqíshí

【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成语故事】:

三国时,孙权使诈杀害了关羽;刘备悲愤不已,出兵伐吴,想替关羽报仇,不幸失败,退到了白帝城,最后刘备又忧愤而病倒。当刘备临终的时候,将复国的重任和辅佐幼主的事托付了给诸葛亮,并且告诉他说:“马谡是虚浮不实的人,他所说的话,往往夸大,言过其实,今后丞相任用他时,要格外的谨慎。”后来,司马懿出兵攻打街亭,马谡向诸葛亮请求自愿去镇守街亭,结果因为自作主张,战术错误,弄得街亭失守。诸葛亮以马谡不听军令,将他处死。这时候,诸葛亮突然想起了刘备临终的遗言,很后悔没有谨守嘱咐,而大哭了一场。

“言过其实”这句成语,便是指说话的人,往往超过他自己实在的本领,只会说大话,不会做大事,结果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并不相符合,徒惹人笑话而已。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有时,“言行不符”和“言过其实”是被混用的,但是这两句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相同。

“言行不符”指的是,话和事完全两样,例如,满口的仁义理论,做的却是奸恶的勾当,言论和行为完全违背;但是“言过其实”是在讥讽专说大话的人,这两点是不一样的。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十目一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十目一行”?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十目一行【拼音】:shímùyīháng【解释】:指校对文稿时不能只求速度,多看见遍就不易遗漏错别字了。与“一目十行”相对应。【成语故事】:“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

  • 成语"食指大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食指大动”?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食指大动【拼音】:shízhǐdàdòng【解释】: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成语故事】:有一天早晨,公子宋和公子家一起去朝见郑灵公。突然,公子宋的食指跃跃跳动起

  • 成语"脚踏实地"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脚踏实地”的历史典故是什么?“脚踏实地”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古代编年史--《资治通鉴》。他治学严谨、刻苦,为编撰《资治通鉴》,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他对书稿精益求精,六百多卷的

  • 成语"鹏程万里"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鹏程万里”?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鹏程万里【拼音】:péngchéngwànlǐ【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成语故事】: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

  • 如何解释成语"青出于蓝"?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青出于蓝”?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青出于蓝【拼音】:qīngchūyúlán【解释】: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李谧拜孔璠为

  • 如何理解成语"一木难支"?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木难支”?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木难支【拼音】:yīmùnánzhī【解释】: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成语故事】: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

  • 成语"乌合之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乌合之众”?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乌合之众【拼音】:wūhézhīzhòng【解释】: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成语故事】: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扶风茂陵(

  • 成语"一箭双雕"是什么意思?"一箭双雕"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一箭双雕”是什么意思?“一箭双雕”出自于哪里?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箭双雕】故事的主人公:长孙晟(551年—609年),字季晟,小字鹅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一箭双雕】是什么意思?雕:一种凶猛的大鸟。指射箭

  • 成语"博士买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博士买驴"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博士买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博士买驴”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博士买驴】是什么意思?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博士买驴】出自哪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 成语"不合时宜"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合时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合时宜【拼音】:bùhéshíyí【解释】: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成语故事】:“不合时宜”这则成语的时宜是: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的需要,与世情不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