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言人人殊"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言人人殊"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3/12/18 4:48:09

如何解释成语“言人人殊”?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言人人殊

【拼音】:yánrénrénshū

【解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成语故事】:

曹参,沛县(今江苏徐州西北)人,秦始皇时曾主管沛县监狱,是萧何的同事,与刘邦是同乡。萧何是文职人员,曹参既能冲锋陷阵,又善于指挥作战,是个文而兼武的全才。曾参与萧何年轻时交情不坏,后来二人封侯拜将,关系刘邦做皇帝时,分封他的儿子为诸侯国王。曹参交还丞相印,出任齐王刘肥的相国。

刘邦死后,惠帝继位,当年重新颁布诸侯国相国的职责条令。曹参意识到责任重大,开始着手研究治理齐国的方针政策。由武转文,由军政到民政,曹参深感力不从心,当下召集齐国有威望的老人及知识分子开会。会上曹参很诚恳地说:“今天请来诸位是想请你们介绍一下齐国的风俗人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理齐国的方针大计。今天在座的老人经验丰富,年轻人学问渊博,请大家不必客气,畅所欲言,不要忌讳。”当时与会的有百十余人,他们见曹参的态度诚恳,便开诚布公地说出各自的想法。会是开得十分热烈,但各人说法不一,曹参不知究竟哪种意见切实可行(言人人殊)。

后来听说有一位盖公,据传,他对黄帝老子的思想很有研究。曾参立即派人带上一笔巨款,礼聘盖公来商议治国大法。二人一见面,盖公很坦诚地说:“老子说过‘治大国就像煎小鱼一样(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乱翻动,那样会将鱼煎碎了。同样,治国不要乱生事,扰乱人们固有的安静。百姓安定了,国家自然安定。”曹参听了,认为非常有道理,当下将自己的办公室让给盖公,并采用盖公的思想治理齐国。曹参在刘邦分封的齐国当了9年丞相,齐国一直富足安定。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负隅顽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负隅顽抗"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负隅顽抗”是什么意思?“负隅顽抗”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蜗(即隅),莫之敢樱。战

  • 成语"盲人摸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盲人摸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盲人摸象【拼音】:mángrénmōxiàng【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出自《长阿含经》卷十九。【成语故事】:相传,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国

  • 成语"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退避三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退避三舍【拼音】:tuìbìsānshè【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

  • 成语"一箪一瓢"是什么意思?"一箪一瓢"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一箪一瓢”是什么意思?“一箪一瓢”有什么历史典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箪一瓢】故事的主人公: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

  • 成语"畏首畏尾"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畏首畏尾"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畏首畏尾”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畏首畏尾”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

  • 历史文化探索:才占八斗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才占八斗,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那么成语才占八斗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而且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如何理解成语"以邻为壑"?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以邻为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以邻为壑【拼音】:yǐlínwéihè【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成语故事】: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

  • 历史文化探索:鹿死谁手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鹿死谁手,拼音是lùsǐshuíshǒu,意思是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那么成语鹿死谁手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晋时,北方羯(jié)族有个叫石勒的人,做过小贩,种过地,也被人作为苦力

  • 历史文化探索:梅开二度的意思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梅开二度,意思是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了两次,通常接连两次喜事都可以叫“梅开二度”。出自《邯郸武灵丛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梅开二度实源于惜阴堂主人所编小说《二度梅》,京剧、越剧均有此戏。“梅开二度”源于惜阴堂主人(宣澍甘)编写的长篇小说《二度梅》该书写的是唐朝梅良玉与陈杏

  • 历史文化探索:高山流水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高山流水,汉语成语,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出自《列子·汤问》。那么典故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