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探索中国的辟邪文化,有哪些古老的辟邪工具?

探索中国的辟邪文化,有哪些古老的辟邪工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658 更新时间:2023/12/21 2:54:00

辟邪,指的是驱除邪恶,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现,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理暗示。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管文明发达还是落后,辟邪之说始终没有消失过。辟邪作为一种神秘文化在中国已经存在几千年。

辟邪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民间一种不约而同的集体性行为。这不是迷信崇拜,而是心理上的一种寄托,更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继承和沿袭。

青铜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有了辟邪的专用符号,根据部落背景和信仰的不同,辟邪符号也有所不同。在商周时期,饕餮就被当作辟邪之物印刻在青铜器上。相传饕餮是龙子,也有人说是蚩尤的恶魂,生性贪婪。人们为了避免遭到伤害,每逢祭祀时,便将刻着饕餮的青铜器放入火上烧烤,让其备受折磨从此不受伤害。

几百年后,霸下就代替饕餮成为新的辟邪之物。霸下形似龟,天生喜欢负重,但性格暴躁。大禹治水时,大禹担心霸下捣乱,就用一块通天石碑将其压住。到了东汉,霸下就成为辟邪之物,很多日常用品都有霸下的造型,人们的很多饰品上也有它的印记。

铜镜和桃木是中国古老的一个辟邪工具,东晋葛洪提出,除了人之外的所有物体,包括植物、动物、石头等都可以修炼成精,它们与鬼魅一样可以幻化出人形来迷惑凡人,却不能在镜子面前伪装。妖精鬼怪只要被铜镜照就会现出原形,于是,自道教风靡以来,铜镜就成为辟邪法宝,照妖镜由此得来。在很多角落里都可以看到铜镜,战士们以铜镜护心,称护心镜。在大门顶端安装铜镜,有驱邪镇宅之意。但铜镜不可以放在室内,这样不但不辟邪,反而会招来邪灵。

桃木一直是中国人眼中最好的避邪之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关于桃木辟邪,有郁垒的传说,也有后羿的故事。桃木剑常被视为神物,人们常将桃木剑悬挂在卧室床头或大门的墙壁上,防治被鬼怪侵扰。

除了常用的铜镜和桃木之外,还有很多辟邪之物。如灰烬,狗血,黄豆等。这些辟邪之物都是民间的精神寄托,不单纯是文化现象,更是社会现象。辟邪方法也有很多,一些地区的人们用红布或黑布包朱砂或雄黄佩戴在脖子上,也有人效仿佛手印辟邪,还有的父母将自己的贴身之物送给孩子,增加阳气。辟邪的方式有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家人健康,家庭和睦,为自己的诉求找到一种寄托。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敦煌壁画造型特色是怎么样的?以色彩奠定风格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文化璀璨的明珠,那么其造型特色是什么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敦煌壁画中有神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

  • 庄子与叔本华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怎么破解?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庄子的思想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西方哲学,在经过中世纪千年之暗后,开始形成两个派别,即唯理论(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经验主义)。两个派别又争执了几百年,最后被“非理性主义”收割了。非理性主义的开山人是叔本华,其次由尼采继承,将非理性主义发扬光大,之后延伸了唯意志论、生命哲

  • 中国寓言故事之邻人献玉,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邻人献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

  • 古代这个人做了这么多事情,他到底是人还是神?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古代这个人做了这么多事情,他到底是人还是神?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伏羲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伏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神话传说人物之一,之所以说是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人物,因为伏羲在《史记》中有记载,在神话传说中的记载则更加多。由于记载多,所以伏羲的名头很混乱,他既是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

  • 毛南族的重阳节为什么叫南瓜节 毛南族的南瓜节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九月九日重阳节,也叫做敬老节。重阳节在中国寓意不凡,就和清明节一样,人们会外出踏青。这是相对于汉族而言,每个民族的习俗都不一样,毛南族的重阳节称为南瓜节,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重阳节,毛南族叫“九月重阳”,这个节日,家中有老人的给老人添粮补寿,南瓜节也有重阳这一天,用南瓜拌小米煮着吃,谓之“南瓜节”。毛

  • 汉族文化 汉族礼乐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只有到了夏朝,

  • 中国寓言故事之后来居上,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后来居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

  • 古代礼仪大揭秘: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大家看宫廷剧的时候可以看到,在剧中见到皇上通常是要下跪,这是一种表示忠诚的方式吗?纵观封建历史,想必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无形体现。那么这种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叔孙通在历史上最大的名气大概是因为他给刘邦制定了朝仪。朝仪这东西是用来规范礼仪的,对于西汉那些建国功臣们来说,要制定这,比上战场杀敌

  • 篝火节是哪一天?这个节日是从何而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人与火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历史悠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认为是变得洁净了。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春节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时向篝火磕头祈福。每逢春节客人来拜年时,须先向火神敬拜。鄂伦春人对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

  • 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分别有哪些种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敦煌壁画中建筑画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建筑物形象,其中有宫殿、阙、佛寺、塔、城垣、住宅,还有监狱、坟墓、高台、草庵、穹庐、帐帷以及桥梁、栈道等等,有许多还是以完整的组群形式出现的,可以明确地显示出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