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伏天"是如何规定的?"末伏"应该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如何规定的?"末伏"应该如何养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61 更新时间:2023/12/30 13:41:04

三伏天通出现在公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之间,持续三十天或者四十天,入伏后,全国多数地区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那么三伏天是如规定的呢?

三伏天的由来相当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汉书·郊祀志注》中又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可见“三伏天”之说,是从久远的历史中一步步走来的,它承载着我国丰厚的化积淀自然人文。

《阴阳书·历法》记载:“候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意思是从夏至开始往后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这个说法成为后来推算三伏天所采纳的依据。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阶段,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都代表高温极端天气。古人之所以将一年中极热天称“暑”,同时有找出一个“伏”字与之搭配,除了文化含义外,还有一重目的是出于养生的考虑。今天是2022年8月15日,我们正式迈入“三伏天”的“末伏”阶段,虽然已经过了立秋节气,但气温一点下降的迹象都没有,秋老虎依旧肆虐。那么末伏应该如何养生呢?

末伏时期,温度高、湿度大,湿热交蒸,湿热邪气一旦入体,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状,因此末伏清补,以健脾益气为主。应少吃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适当补充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适量多吃去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例如芡实、山药、小米,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都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伏天天气炎热,消化系统不佳的老人与小孩可以喝荷叶绿豆粥,既能清热解暑,还能和中养胃;伏天湿热严重,大量出汗,可以喝薏米红豆粥,达到祛湿健脾的效果;伏天胃口不佳的人可以试试山楂冰粥,山楂有消脂开胃的效果。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从何而来?都有什么习俗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夏至(SummerSolstice)一、夏至节气的时间:每年06月21~22日二、夏至节气由来,夏至节气气候变化,夏至节气介绍: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

  • 俄罗斯族历史 俄罗斯族有何宗教信仰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俄罗斯族多信仰希腊正教(东正教),与国外的俄罗斯族的一样。我国的俄罗斯族最初信奉灵魂不灭,认为人死了其灵魂还在。近代,他们多已改信希腊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派的,不信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俄罗斯族宗教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做晨祷和晚祷,一种是到教堂去听神父宣经布道。做祈祷时,在胸前画十字,希腊正

  • 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从何而来?都有什么习俗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春分(SpringEquinox)一、春分节气的时间:每年03月20~21日。二、春分节气由来,春分节气气候变化,春分节气介绍: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

  • 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作品有何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北方山水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豪放、雄浑、刚健的画风著称于世。那么,谁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一、董源董源是唐代著名画家,被誉为“北宗之祖”。他的作品以山水画为主,风格独特,笔墨浓重有力,构图严谨有序。他的代表作品有《寒山拾得图》、《千里江山图》等。二、李

  • 俄罗斯族的"套娃"是怎样的一种工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俄罗斯族是一个心灵手巧的民族,其民间工艺十分丰富和发达,富有艺术性和民族风格,对新疆和黑龙江等地的民间工艺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俄罗斯族男性主要从事靴鞋加工、裁剪缝纫和木工雕刻等行业,他们设计制作的男女皮鞋、皮带等品种多样,色彩鲜艳,加工精美,深受人们的欢迎。俄罗斯族女性主要从事编织与刺绣,她们能用各

  • 什么是闰二月?今年为什么会出现闰二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2023年3月22日是癸卯兔年闰二月初一。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闰二月吗?今年为什么会有闰二月?闰二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闰二月是中国旧历农历中的一种,即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第二个二月则为闰二月,其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三月。闰二月是一种历法现象,通常每19年出现一次。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闰二月一共有

  • 周朝制度是怎么诞生的?周朝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周朝制度是怎么诞生的?周朝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商朝末年,商军队淮夷、莱夷和黎城等地接连取得胜利,商朝在版图上进入全盛时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却因为首领缺乏政治谋略和治国规划而彻底走向灭亡。原来商王帝辛这个人在多年的扩张之后颇有志得意满

  • 北周时期的敦煌壁画有什么具体特色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北周时期的敦煌壁画有什么具体特色吗?此时的敦煌壁画尚存西域绘画遗风,但整体而言,从形象到艺术风格已是汉族传统绘画面貌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北周造像风格、洞窟布局与前代石窟相比有两处变化:一是西魏时的“秀骨清像”式造像风格为一种面相浑圆、身体丰壮的风格所取代;二是

  • 清初四王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清初四王是指清代初期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清初四王的艺术风格独特,各具特色。王时敏的山水画风格独具特色,以写

  • 元宵节有哪些雅称?元宵节又有哪些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除了“元宵节”这个广为人知的名称外,它还有许多别称和雅称。本文将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探讨这些别名,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一、宵夜节在古代,元宵节被称为“宵夜节”。这是因为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点亮灯笼,燃放烟火,欢度团圆时光。同时,也会品尝各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