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如何理解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3 更新时间:2024/1/20 10:21:01

解释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拼音】:zhǐxǔzhōuguānfànghuǒ,bùxǔbǎixìngdiǎn

【解释】: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成语故事】:

时,有个州的太守名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有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

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大家纷纷收拾行,争着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经是非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的这告示,更是气愤万分,忿忿他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成语"与虎谋皮"?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与虎谋皮”?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与虎谋皮【拼音】:yǔhǔmóupí【解释】:谋:商量。跟老虎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成语故事】:古时候,东周地方有一个人,特别爱穿皮衣,爱吃珍异的

  • 历史文化探索:迷途知返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迷途知返,汉语成语,拼音是mítúzhīfǎn,意思是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出自《三国志·魏志·袁术传》。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朝政贪官沆瀣一气腐败不堪,董卓乘乱占据京师独揽政权。袁术为了避乱从京师逃到南阳郡。正好碰到长沙太守孙坚将南阳郡

  • 成语"画龙点睛"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画龙点睛”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画龙点睛【拼音】:huàlóngdiǎnjīng【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成语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 成语"日不暇给"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日不暇给"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日不暇给”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日不暇给”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rìbùxiájǐ【解释】: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成语故事】:“日不暇给”这则成语的“暇”是空闲的意思。这则成语表示事务繁重,时间

  • 成语"燕雀处堂"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燕雀处堂”?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燕雀处堂【拼音】:yànquèchǔtáng【解释】:处: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成语故事】:秦兵大举攻伐赵国,赵国处在危机之

  • 历史文化探索:无所适从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无所适从,汉语成语,拼音是wúsuǒshìcóng,意思是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北朝时期,齐国的魏兰根,相貌奇伟,卓有见识,学富五车。魏兰根的母亲去世后,要葬

  • 如何理解成语"望门投止"?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望门投止”?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望门投止【拼音】:wàngméntóuzhǐ【解释】: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

  • 成语"牛衣对泣"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牛衣对泣”?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牛衣对泣【拼音】:niúyīduìqì【解释】: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成语故事】:西汉时的王章,字仲照;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长安大学中求学,和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

  • 历史文化探索:得陇望蜀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得陇望蜀,原意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那么典故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据《三国演义》记载:三国时期,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汉宁王”。魏武王曹操知道后,气愤极了,于是领兵四十多万前去征讨。曹操手下谋士、名将不

  • 成语"快刀斩乱麻"这个典故的出处是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快刀斩乱麻,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典故出处是哪里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成语典故《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成语故事高欢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的丞相。他一共有六个儿子。有一天,他想考查一下哪个儿子最聪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