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44 更新时间:2024/1/15 13:15:59

如何解释成语“一挥而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一挥而就

【拼音】:yīhuīérjiù

【解释】: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章、画画快。

【成语故事】:

《三字经》是儿童的蒙读物,内容非常丰富。自南宋到民国,经元、明、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几乎家喻户晓。但对于作者,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这部书的作者是南宋学者正应麟。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正应麟任会试主考官时发现的人才。正应麟向当时的皇帝宋理宗推荐文天祥的文章时说:此人肝胆如铁石,文章如龟鉴。意思是意志坚强如钢铁和石头,文章简直如同经典著作。文天祥这份殿试考卷一万多字,是不加思索一挥而就的。文章针对时弊作了全面中肯的针砭,令人读后耳目一新,有拨云见日的感受。

文天祥的文章写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一方面是文思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读书之外,留心天下大事,关注民间疾苦。

文天祥中状元以后,被派到江西当地方官。后来元军逼近首都临安,文天祥把家产全部卖掉,充作军晌,并亲自率领部队赶到临安,准备与元军作战。文天祥到了临安,立即被任命为右丞相,并作为南宋使臣赴元营谈判。

文天祥到了元营,怒斥元军首领背信弃义。元军首领理屈辞穷,恼羞成怒,强行将文天祥扣押。

文天祥千方百计从元营脱身,一路饱经艰险,到达江西,集合南宋官军,奋起抵抗元兵。他转战广东、福建,几次给敌军以沉重打击,最终因敌众我寡,不幸兵败被俘。

元军将领张弘范原是宋军将领,他投降了元兵,又劝文天祥归顺。文天祥把过零丁洋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抄给他,表明心迹。全诗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诗,知道文天祥绝不会屈服,便将文天祥押解到元朝京城大都。文天祥在押解途中几次自杀不成,绝食七天七夜没有饿死。在狱中还写下《正气歌》,这首诗现在读起来还令人肃然起敬。

文天祥终因宁死不降被元兵杀害,以他自身的壮举谱写了又一首正气歌。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解释成语"轻虑浅谋"?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轻虑浅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轻虑浅谋【拼音】:qīnglǜqiǎnmóu【解释】: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成语故事】:赵文王3年,赵国消灭了中山国,举国欢庆,并封长子章在安阳郡,由田不礼辅佐。由于他们二人一向怀有篡逆之心,

  • 讳疾忌医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讳疾忌医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文化探索:如鱼得水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那么典故如鱼得水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如鱼得水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2、如鱼得水的典故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

  • 历史文化探索:一日三秋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一日三秋,汉语成语,拼音是yīrìsānqiū,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出自《诗经·王风·采葛》。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诗经》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 成语"欣欣向荣"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欣欣向荣【拼音】:xīnxīnxiàngróng【解释】: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成语故事】:陶渊明是古时候的一位大诗人,当过好几种官,由于对黑暗现实不满,毅然辞官回乡。回到家里,他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院子里茂盛的树木,心中十分的高兴

  • 如何理解成语"一饭千金"?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饭千金”?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饭千金【拼音】:yīfànqiānjīn【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成语故事】: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

  • 成语"惴惴不安"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惴惴不安”?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惴惴不安【拼音】:zhuìzhuìbùān【解释】: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成语故事】: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死于公元前621年。穆公死后,秦国决定用177名活人殉葬,

  • 如何解释成语"人人自危"?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人自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人人自危【拼音】:rénrénzìwēi【解释】: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成语故事】:“人人自危”这则成语的危是危险、危难。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李斯列传》,法令

  • 成语"因人成事"该如何解释呢?历史出处是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因人成事【拼音】:yīnrénchéngshì【解释】: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成语故事】:“因人成事”,是毛遂讥讽不顶用的同伴的话;“三寸之舌”则是平原君称赞毛遂的话。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马上求见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可是楚王惧怕秦国,不肯答允。两

  • 成语"纸醉金迷"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纸醉金迷【拼音】:zhǐzuìjīnmí【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淫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