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原文化的特点?中原文化的内容可以概括哪几个方面?

中原文化的特点?中原文化的内容可以概括哪几个方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74 更新时间:2024/1/24 21:45:45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因素起源、积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同,处于并行发展的时期。此时,中原占有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尚未取得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地位。龙山文化时期,初级文明逐渐形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中原文明中心地位开始明朗。

从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发展到二里头文化,中原地区的文明因素在这一时段有一种疾速增长的趋势,这与周边地区的同期文化形成明显的反差。曾经辉煌一时的马家浜--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时已经是强驽之末。山东的大汶口文化经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时也给人以衰落之感。仰韶文化时期,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等,都曾扩展到中原的豫东和豫南。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河南商丘、周口、许昌、郑州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或退回山东,或融合于当地,完全被河南龙山文化所取代。豫西南的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也遭到同样的命运。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正是中原文化强势扩张的历史真实。中原文化在不断汲取周边文明因素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已经走在其它文化的前面,并以夏王朝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中华文明王中王的地位。

以文明要素为例,可以做为一个新时代标志的青铜冶炼术,在龙山时代逐渐普及。中原地区发现多处青铜冶炼遗存,登封王城岗出土的青铜规残片,陶寺遗址(山西襄汾县东北部)的铜铃等,代表着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随后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大量青铜兵器、礼器的出土,显示了中原文明的风采。

中原仰韶文化时期仅发现一座郑州西山古城。而龙山时代的古城仅河南一地,已发现了安阳后岗、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新密古城寨等6处。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同时代城址的发现。龙山时代大批城堡出现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剧变,是战争、掠夺、权贵、财富集中。一个邦国林立的初级文明社会在中原大地已经出现。

从新郑县裴李岗(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龟甲刻符,仰韶(渑池县)文化的刻划符号,到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岗、陕西长安花楼子的陶文与骨刻文字,它们和后世的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二里头遗址陶文的文字功能更是无可置疑的。

1975年,山西夏县东下冯村发现了年代相当于夏朝的城堡遗址,城堡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有居住遗址、人工沟、陶窑、水井、窖穴、墓葬等,并且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和陶器,同时还有一些铜器。类似东下冯城堡的建筑遗迹,在北起临汾、南至黄河、东出翼城、西抵河津的山西南部,竟有35处之多。这些发现,与《禹贡》记载的冀州、太原以及周人所说的“大夏”、“夏墟”正相契合。

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晋南的汾、浍、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颖水流域,乃至关中平原。近年来,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有助于早期夏文化的确认和突破。陶寺文化遗存百余处,包括了城址、居住遗址、墓葬以及成套的礼器乐器、青铜器。陶寺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出土了一批壶、瓶、盆、盘、豆等彩绘陶器,其中的彩绘蟠龙陶盘,被认为是集合中原诸部落图腾而成的华夏中心区域的徽标;二是出土成批的彩绘木器,有案、几、俎、匣、盘、斗、豆、鼓等多种器物,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些社会状况;三是出土一批农具,几座水井,说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打井技术,居住处所从此可以不受水源限制,活动范围更加扩大;四是遗存物中铜器与文字的发现。墓中出土一件含铜量近98%的铜铃形器,证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居住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制扁壶,陶器的壁上有毛笔朱书文字,结构与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毛笔朱书文字;五是在陶寺千余处墓葬中,反映出明显的等级或阶级的差别,五座级别最高的大墓中,出土了鼋鼓、特磬类的礼乐器,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同类乐器珍品。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此时中原大地的礼乐制度、阶级差别、国家形态已经萌生或正在形成,标志着山西晋南地区放射出华夏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光芒。

史上中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般都集中在现在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古时候也有称华夏就是中原的,“中原人”“中原马”等。现在我们说的中原,一般指河南省。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地理、文化、遗迹、历史、黄河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因素起源、积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同,处于并行发展的时期。此时,中原占有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尚未取得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地位。龙山文化时期,初级文明逐渐形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中原文明中心地位开始明朗。

从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发展到二里头文化,中原地区的文明因素在这一时段有一种疾速增长的趋势,这与周边地区的同期文化形成明显的反差。曾经辉煌一时的马家浜--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时已经是强驽之末。山东的大汶口文化经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时也给人以衰落之感。仰韶文化时期,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等,都曾扩展到中原的豫东和豫南。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河南商丘、周口、许昌、郑州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或退回山东,或融合于当地,完全被河南龙山文化所取代。豫西南的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也遭到同样的命运。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正是中原文化强势扩张的历史真实。中原文化在不断汲取周边文明因素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已经走在其它文化的前面,并以夏王朝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中华文明王中王的地位。

以文明要素为例,可以做为一个新时代标志的青铜冶炼术,在龙山时代逐渐普及。中原地区发现多处青铜冶炼遗存,登封王城岗出土的青铜规残片,陶寺遗址(山西襄汾县东北部)的铜铃等,代表着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随后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大量青铜兵器、礼器的出土,显示了中原文明的风采。

中原仰韶文化时期仅发现一座郑州西山古城。而龙山时代的古城仅河南一地,已发现了安阳后岗、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新密古城寨等6处。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同时代城址的发现。龙山时代大批城堡出现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剧变,是战争、掠夺、权贵、财富集中。一个邦国林立的初级文明社会在中原大地已经出现。

从新郑县裴李岗(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龟甲刻符,仰韶(渑池县)文化的刻划符号,到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岗、陕西长安花楼子的陶文与骨刻文字,它们和后世的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二里头遗址陶文的文字功能更是无可置疑的。

1975年,山西夏县东下冯村发现了年代相当于夏朝的城堡遗址,城堡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有居住遗址、人工沟、陶窑、水井、窖穴、墓葬等,并且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和陶器,同时还有一些铜器。类似东下冯城堡的建筑遗迹,在北起临汾、南至黄河、东出翼城、西抵河津的山西南部,竟有35处之多。这些发现,与《禹贡》记载的冀州、太原以及周人所说的“大夏”、“夏墟”正相契合。

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晋南的汾、浍、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颖水流域,乃至关中平原。近年来,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有助于早期夏文化的确认和突破。陶寺文化遗存百余处,包括了城址、居住遗址、墓葬以及成套的礼器乐器、青铜器。陶寺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出土了一批壶、瓶、盆、盘、豆等彩绘陶器,其中的彩绘蟠龙陶盘,被认为是集合中原诸部落图腾而成的华夏中心区域的徽标;二是出土成批的彩绘木器,有案、几、俎、匣、盘、斗、豆、鼓等多种器物,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些社会状况;三是出土一批农具,几座水井,说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打井技术,居住处所从此可以不受水源限制,活动范围更加扩大;四是遗存物中铜器与文字的发现。墓中出土一件含铜量近98%的铜铃形器,证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居住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制扁壶,陶器的壁上有毛笔朱书文字,结构与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毛笔朱书文字;五是在陶寺千余处墓葬中,反映出明显的等级或阶级的差别,五座级别最高的大墓中,出土了鼋鼓、特磬类的礼乐器,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同类乐器珍品。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此时中原大地的礼乐制度、阶级差别、国家形态已经萌生或正在形成,标志着山西晋南地区放射出华夏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光芒。

史上中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般都集中在现在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古时候也有称华夏就是中原的,“中原人”“中原马”等。现在我们说的中原,一般指河南省。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地理、文化、遗迹、历史、黄河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蒙古帝国、汉朝、商鞅变法、石寨山滇墓、爱新觉罗多尔衮、元朝、张掖、新乡、徐州、示儿、后梁太祖、五代十国、乌桓、河南、鞑靼、衢州、花神节、泉州、龙泉窑、五代、南越国、爱新觉罗豪格、辽朝、中国古代十大酒局、纳西古乐、肇庆、清明上河园、闽东方言、慕西法师、唐干廷更多>>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从传世文献和考古看夏朝国家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你确定这不是个伪命题?1、夏代目前没有文献,后代记载的可信度也值得商榷2、考古发现也并没有完全认定的夏代遗存,虽然学界普遍认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有可能为夏代遗址,但并不是共识,保守称为先商或早商遗址。其实夏代是否存在还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你这问题可以换成原始社会晚期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如此这般,文献

  • 夏朝政治制度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确立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政权机构层层建立,形成了宗教神学思想体系,以天是自然与社会的主宰来证明自己王权的合理。建立了中央(内服官)和地方(外服官)的官员体系,建立了具有奴隶制国家特点的培养选拔任免爵命等级和退休养老等方面的官员管理制度。另外我说说楼上的回答,真是错误一大堆,夏商周三朝是奴隶制,

  • 中华文化的根本目标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主要是因为中国具有强大的传统,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大家努力不懈。在现代社会里,中国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不断地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里与时俱进,创新开拓发展。同时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中国的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更高的目标和高层设计,为经济的发

  • 求自夏朝开始历代王朝的五德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五德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邹衍说“五德从

  • 现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周朝取代殷商的主要是依靠以下哪一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商朝被周朝取代的原因,按照周公的说法是商朝“德不配天”,按照历史的说法则是商纣王荒淫无道,宠任坏女人妲己。不怕贼偷,就怕贼惦着《史记》中记载,商纣王的罪行中有“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这条罪行其实很经不起推敲,以酒为池并不是储存酒的好办法,很容易变酸;而悬肉为林就更可笑了,想想看,纣王的后宫挂着一

  • 历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在政治中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简单说历史其实是政治经济文化所推动发展的!而政治却是与经济和文化紧密相融的!两者有区别、却又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谈历史中的经济发展,往往会结合政治背景文化背景!这就是联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而文化却又很好的反应出了政治和经济!

  • 夏朝的历史没有留存下来的典籍来认证,那他的历史和存在的依据是是怎么得来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

  • 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曾广泛存在.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拿破仑在建立帝国后就采用“家天下”的方法统治让他的弟弟、妹夫等亲戚通知西班牙、奥地利等地区。还有就是罗马三巨头时期,三巨头通过联姻等措施,维护各自的统治,也算是“家天下”吧。。。

  • 概述夏朝到秦朝的经济,政治,文化,表格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一分都么有还指望别人给你列出那么一大堆的表格?没个几天找的了资料吗?自己往上去找。站着说话不腰痛。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翳,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周穆王,宗主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

  • 从古代历史看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交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如大唐盛世时期、三国割据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等战乱层出不穷、当时相对经济发展较弱,有战争的地方就很难发展壮大这是古今真理!相对一些太平盛世而言从早期的封建统治制度下来看,中国的古来法制严明,最尊重规章律法……文化不用多说,在世界而言,中国可谓文化的万源之主!甚至敢肯定最早的文化及发展诞生于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