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传至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官职制度: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部落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世袭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礼记祭义》言,“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反映夏人对官位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夏代的职官已有明显的高低等级区别。夏后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政权的支柱。夏朝军队的组织形式,在启讨伐有扈氏时,于甘地誓师所作的誓词中,可略见端倪。《史记夏本纪》云:“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汝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于社,子则帑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启在战争开始之前,召集臣属,声讨有扈氏的罪行,并告诫将士,要忠于职守。立功者赏,违命者严惩不贷。启灭有扈氏之后,诸侯皆臣服。誓词中提及的六卿、六事之人、左、右、御等,皆军队将士的称谓。“六卿”,《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六事之人”,集解引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左”、“右”,集解引郑玄曰:“左,车左。右,车右。”“御”,集解引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九州的五服贡赋是夏后氏的主要经济来源,“夏后氏官百”中当有诸多官员专司赋役征发事务。车战是夏代的主要战斗形式。蔡沈《书经集传音释?甘誓》云:“古者车战之法,甲士三人,一居左以主射,一居右以主击刺,御者居中,以主马之驰驱也。”此种由左、右、御三人组合而成的车战形式,一直延续至商、周时期。正,是夏代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之通称。见诸文献的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分别为管理车辆、畜牧和膳食的官吏。《左传定公元年》云:“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曾为有仍氏牧正。后“逃奔有虞,为之庖正。”夏朝设置太史令。太史令终古以谏桀无效而奔商闻名于世。《墨子耕柱》记载夏后启铸造陶鼎于昆吾时曾通过他的卜官,翁难乙,求问天神。《夏书》载,“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夏后向四处巡征诗歌和意见的官员称作“遒人”、“瞀”、“啬夫”应该都属于“工”级的小吏。夏后可能还有专司占卜卜筮的“官占”。《夏书》又载,“辰不集于房,瞀奏鼓,啬夫驰,庶人走。”。讲述发生日食的时候,有“瞀”官击打大鼓以示于众,官吏和庶民各自奔走相告。夏朝有监狱。《史记夏本纪》云,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索引曰:“狱名”。夏朝有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吏。《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云;“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尚书夏书》中有关于设官分职过程的概述,载道“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夏王还临时委任臣属执行专门的使命,犹如后世之钦差大臣。《史记夏本纪》云:“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集解引孔安国曰:“胤国之君受王命往征之。”郑玄曰:“胤,臣名也。”夏朝已制定刑罚。《左传昭公六年》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史记夏本纪》所载《甘誓》,对军队的刑罚有具体阐述。“用命,赏于祖。”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即赏祖主前,示不专也。”“不用命,于社。”集解引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奔北,则之社主前。社主阴,阴主杀也。”“子则帑女。”集解引孔安国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耻累也。”文化:夏朝的文字:原始文字的雏形,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遗存看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河南安阳商都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疑的。马贺山认为:商朝的文字是成熟的,夏朝的文字也是成熟的,因为历史上已有夏篆的记载,[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世文字,是夏篆。二里头文化: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区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新石器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夏朝经济:农业:从很早的古代起,聚居在黄河两岸的夏部族,就已经以农业生产作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到了夏代,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水利是农业的基础。鲧和禹曾相继治水,其治水区域大致在当时夏部族聚居的中原地区,即今河南省和山西省南部。有人认为主要在今伊、洛河流域、济水流域和颍、汝河上游,以及山西省晋南的汾水和浍水流域。禹治水以导为主,依据地势高低排除积水和疏浚滞淤,使原来的沼泽“渥地”改变成“桑土”良田。结合河南豫西地区的考古发掘材料看,原始氏族社会末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早期的人们聚落遗址,还多分布在浅山区和丘陵地区河谷两岸的台地上,而龙山文化中期与晚期的聚落遗址,不但数量较前显著增多,而且在靠近河岸两侧地势比较低的地带,特别是在河南豫东大平原地区,也多有分布。这很可能和禹治理水患,使农业生产发展有关。《论语太伯》说禹“尽力乎沟洫”,《国语周语下》“嘉祉殷富生物”和“养物丰民人”,都是追述夏禹的治水,不仅减少了洪水泛滥的灾害,而且又引水灌溉农田,使夏代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为巩固夏王朝的统治,奠定了物质基础。考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夏实行“五十而贡”的税收制度,各部落都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政府纳税。后世的井田制度在夏代也已经存在,只是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而已。夏代农业生产工具以木石工具为主,兼有一部分骨器与蚌器。出土的石制农业生产工具中,石铲和石刀的数量为多。石铲皆为扁长方形,多在中部钻有一个或两个圆孔。这种带孔石铲安上直柄可作掘地翻土的石锸,绑在前端带有钩状的木柄上,就可作为松地锄草的石锄。锄耕用于农业生产,无疑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大变革与改进。用于收割农作物使用的工具中,以石刀数量最多,石刀较以前的改进之处也是在石刀中部钻出一个或两个系绑木柄用的圆孔。工具的改进,使夏代的农业生产得到明显的提高。河南豫西龙山文化中晚期出土的陶器中,有较多制作精致的、、、觚、杯、小壶等酒器。文献中也多有贵族饮酒成风的记载。酒在中国古代向来都是用谷物酿造的。只有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基础上,才能用剩余的谷物进行酿酒。在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的发掘中,还发现有些草拌泥中夹杂有黍壳和稻壳的遗存,说明夏代已有黍和稻等粮食作物。手工业:随着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在烧制陶器方面,当时不仅广泛使用了快轮制造技术,而且在烧造方法上,又多采用陶器出窑前的施水法,使陶器多呈灰黑色、灰色或黑色,且又质地坚硬。陶器表面除多施用篮纹、方格纹与绳纹等装饰外,还有精美而细致的指甲纹、羽毛纹、划纹、圆圈纹和镂刻等装饰。器形品种如炊器、饮器、食器和盛储器等达三十多种。特别是有些造型美观,制作精湛,胎质细腻、薄如蛋壳、器表漆黑发亮的磨光黑陶器,只有具备烧陶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的人才能烧制出来,故制陶业大概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在石器制造方面,以钻孔石铲与石刀为主。各种石器磨制精致,几乎没有钻孔损毁或重钻的现象,表明制作石器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少数靠近山区的遗址中,有较多的石器成品出土。而在远离山区的地方半成品和打下来的石片则不多见。说明这些地方出土的石器都是由制造石器的地方交换而来;还说明当时石器的专门加工和交换已经出现。在文献中,有夏代冶铸青铜器记载。如“禹铸九鼎”和夏后启命人在昆吾铸鼎,出土的铸造铜器的遗存可以为证。如在临汝县煤山龙山文化中晚期遣址中,出土了炼铜坩埚残块,其中最大的一块长5.3、宽4.1、厚2厘米,上面保存有六层冶铜痕迹。郑州牛砦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也出土过一块炼铜坩埚残块,残块上还粘附有铜碴与铜锈,经化验是属于铜锡合金的青铜遗存。特别是1980年在登封王城岗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残片,残宽约6.5、残高约5.7、壁厚约0.2厘米,经化验是包含有锡、铅、铜合金的青铜。其器形有可能是青铜,有些学者认为,夏代已经铸造铜器,并进入了青铜时代。此外,制造木器、玉器、骨器和蚌器,以及纺织和酿酒等,在夏代都可能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畜牧业: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化,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代青铜器的形式非常接近陶器,它铸造青铜的历史不长,所以青铜器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规范,所以它有点像陶器的样子,跟夏代出土的陶器一模一样,比较原始,它没有好多花纹,有小圆点,刻画简单的线条。
更多文章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的政治经济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一先秦时期:【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
中国古代从夏朝到清朝之间各代经济,政治,文化总结。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大哥啊,不知道是谁给您出的这个题,如果要回答的话,你可以直接把“初中历史课本”直接给他就行,全写在上面拉!!大概5-6册吧!哈哈
夏朝、商朝、西周的经济和政治方面有些相同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过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他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2.商朝建立后,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其世袭的方式或是父子相传,或者是兄终弟及.3.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战乱不断,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确立封建制度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兴盛,城市繁荣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镶¢骞查桦锲哄澶辫触镄师锲苟棰娉瀵36渚奶楠ㄥ共楠...链锷阌荤搴桦浣瀹靛惊搴杩,阆垮链杩璐吨阒茶楠ㄥ
简要回答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科学文化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一、甲骨文和金文1.殷墟与甲骨文2.商周金文二、科学与技术1.夏商天文历法2.商周的科技成就三、史学和哲学1.我国最古的史书《尚书》2.《周易》及其评价四、闻名于世的青铜铸造艺术百度云链接:密码:hsua灵罗戒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涔:电姝f姝f绗?绔澶?澶复锛
夏商 的兴亡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建立者是启(禹之子。另有一说是禹。但前者更可靠)建于公元前二七年,也是中国有准确纪年的开始。夏的建立,打破了尧舜的禅让制(废部落联盟选举制),开创了世袭制。夏的最大意义是,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关于夏只有历史传说,无完全可靠的历史记载。甚至连都城确切在哪也不知道。已知的有:在夏的历史上
设?β=π/2,且u=αsinβ+αsinα+βsinα+βsinβ,则u最大值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u=αsinβ+αsinα+βsinα+βsinβu=αsinβ+βsinβ+αsinα+βsinαu=(α+β)sinβ+(α+β)sinαu/(α+β)=sinβ+sinαu/(π/2)=sinβ+sinα2u/π=sinβ+sin(π/2-β)2u/π=sinβ+cosβ2u/π=?(?/2s
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中华民族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所产生的法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史书记载,夏朝已经出现了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2、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夏后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曾在“甘”(今陕西户县西南)发布战争动员令,即后来的《甘誓》。3、昏、墨、贼,杀《左传》中记载的“刑侯与雍子争田案”时
夏朝的统治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官制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部落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世袭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
商朝的制度与文化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由于俘虏的增加,私有财产制度逐渐发展了。达到一定的限度,私有制度就要在政治上有所表现,夏后启废“禅让”为帝位世袭,正是这种表现。帝位世袭比“禅让”是一种含有进步意义的新制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度。凡是一种制度当它是新的时候,总要遭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