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博物馆内部构造仰韶文化博物馆是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政府批准,在仰韶村遗址保护区兴建的一个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该馆总投资5130万元,占地43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始建于2009年1月,2011年10月28日竣工,具备开馆条件。该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肇业先生领衔设计,新蒲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承建,设计独特新颖,布局科学合理,文化特色厚重。
夏朝人会使用文字吗?
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夏朝的科学文化1)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古代文献记载既少,又多模糊不清。关于夏代的地下考古工作,目前还在继续探索中。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发掘,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等地,发现了一种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内涵较典型,称为“二里头文化”。这一文化遗存的时间,据测定,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范围内。目前,虽然还没有足以确定它是夏代文化的直接证据,但所提供的丰富考古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探索夏代文化的工作。2)干支纪年纪日法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纪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较普遍。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3)原始文字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疑的。马贺山认为:商朝的文字是成熟的,夏朝的文字也是成熟的,因为历史上已有夏篆的记载,[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世文字,是夏篆.一提篆字,人们自然会想到大篆和小篆,所谓大篆,即指周篆;所谓小篆,即指秦篆。篆字,就是官方文字。历史上还有夏篆一说,由于人们未发现夏朝文字,所以人们一直对夏篆有不同看法,如:‘夏篆,传说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称也。从考古实物来看,尚未发现确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则必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会夏篆之说,凡此种种,皆依托之伪说’在这里夏篆被认为是‘附会’‘伪说’其根据是夏朝文字不存在,哪里还谈得上夏篆?夏朝文字真的不存在吗,夏朝文字真的没有流传下来吗,不是的,那是由于某些历史学家如胡适、顾颉刚等否认夏朝的存在,而郭沫若则随声附和,引起了学术界的混乱,夏朝不存在,夏朝文字何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外滞后的考古工作,还未挖出夏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