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瓶窑镇上的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门,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农田里,四周有少量的住家。城墙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迹北城墙同样也挖出了一个坑,同样的黄土和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墙坑比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层是泥和沙相间,而且很有规律,从上到下沙层逐渐加厚,泥层逐渐变薄,做工非常考究”,据刘斌推测,土墙上的那些黑色杂物,应该是原始居民残留下的生活垃圾。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结果考古人员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古城文明势力曾影响半个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有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古城面积与颐和园差不多城墙比西安城墙宽2~4倍本报讯浙江省考古所近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历经18个月,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还有待于在进一步考古工作后才能确定。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更多文章
商朝,作为第二个朝代,它与夏朝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它和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应该说是既有不同之处,而又有所联系。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阶段。这就决定了它是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及制度上的不完善。而在经历了夏朝几百年的发展史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商朝在制度上、法律上、文化上以及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遵循礼乐文明?它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分与和:礼乐文化的两种功能周礼所建构的宗法人伦等级秩序是先秦儒家高度肯定的。他们直面“礼崩乐坏”的现实处境而深切关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生活于自然血缘基础之上的宗法人伦等级秩序下的人们,彼此间既有上下尊卑之别,却又不因此而离心离德;既有情感精神世界的仁爱和谐,却又不因此而流于无差别、无目的之等级的平
礼乐制度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开始颁行的。礼乐制度影响及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以周为法式却是一律的。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
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政策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一先秦时期:【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
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当时商朝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经济文化政治上也可以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政治制度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
归纳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并存;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之后正式实行“州-郡-县”的地方行政体系.选举制度上,西汉实行的是“察举制”.【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
经济,文化,政治 ,社会,分别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社会即是由人与人形成的关系总和。人类的生产、消费娱乐、政
历史上哪个皇帝最先定都北京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个建成定都北京的中国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一)第一个建都在北京地面并有“皇帝”称号的是前燕慕容俊。前燕二年(350)二月,前燕国王慕容俊乘后赵内乱,自龙城(今辽宁朝阳)南伐。三月,攻陷蓟城,以之为前燕国都,修建太庙,宫殿,并沿用燕昭王碣石宫旧名。这时候慕容俊仍然接受晋穆帝的册封,所以还是诸侯。前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主要科技文化成就有哪些简要归纳,最好有一个表格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1)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2)历法:有夏小正,干支纪日法(3)天文:有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4)有医药学常识(5)生物学:有动植物的名字,对保护环境有初步认识(6)地理学:周易朴素辩证法,有中华民族的精神(7)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早的日食月食记录(4)有医药学常识
夏商西周取得哪些文化成就?对后世发展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太早,没有太多的资料。但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极其深远!周朝建立后,周公旦在吸取商灭亡的教训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直到现在的人们还深受其影响。我总结的也不全面,就说几个我知道的吧:1.废除了人殉等野蛮生活方式,使我们的古代文明真正走向了“文明”2.废除殷商时期的鬼神论,以敬人若神,代替了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