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明节的由来为何会跟寒食节的传说有关?寒食节有哪些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为何会跟寒食节的传说有关?寒食节有哪些传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49 更新时间:2024/1/17 2:57:54

清明节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有哪些关于诚信的故事?李悝和季布们的信用联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有哪些关于诚信的故事?李悝和季布们的信用联盟!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人向来是很重视信用的,有时候说一言九鼎,只要说了的话是不能反悔的,越是君子的身份,就越重视这种细节。这种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两国交战也是要公正公开,不能搞突袭战和偷袭战,有一万部队就只能说一万部队

  • 揭秘:孟姜女哭倒的真的是"长城"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对于世界建筑奇迹万里长城,每每提到都会让我们心生自豪,而围绕着万里长城的美丽传说至今还在人群中广为流传,比如---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孟姜女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便开始了对外扩张的雄图伟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带军北上攻击匈奴,然后同时征召大批男子去修筑长城,以期阻挡匈奴南下。孟姜女和丈夫结婚刚三

  • 什么是明清传奇?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对戏曲的普遍爱好,昆山腔和弋阳诸腔流行于广大的城镇与乡村。皇室宫廷、贵族与士大夫的

  •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分别是什么?四大基本功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京剧基本功是四功五法。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有些还属于特技性质,如髯口功、翎子功等,常被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愤怒、惶恐或慌乱。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

  • "万恶淫为首"的正确释义是什么?为什么逐渐被曲解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万恶淫为首”的正确释义是什么?为什么逐渐被曲解了?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时候看到“万恶淫为首”这句话,都会让人觉得有些挂不住,就会想起类似西门庆这样的人,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其中的“淫”这个字。但其实,这句话和这个字在最开始的时候,和现在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这句

  • "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贵少是非"说的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俗语有云:“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贵少是非”,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样判断出的面相准不准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人们通过看一个男子的鼻子来预测他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和财运,也能借此推算出这个人是否有着大富大贵之命,在我们的五官当中鼻子处在最中间的位置,鼻子

  • 历史文化探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俗语,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出自《后汉书·班超传》。那么俗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shàn)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

  • 《春秋配》第八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清上官推情度理作恶妇攀东扯西从来听讼实难哉,两造陈情莫浪猜。多少覆盆含屈处,全凭悬镜照沉埋。且说贾氏那日领着地保进了家中,让在庭中坐下,遂往后边安排酒饭,送到庭中令他们用过,又送上两串大钱赠于地保,说:“我们同到邓州递上呈状,只道遣奶娘买米被人杀害,把女儿拾柴等情,一切不要提起。叫他捉拿凶手。这便是

  • 怎么给孩子取有意境内涵的名字?楚辞中提取的唯美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楚辞中提取的唯美名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最近很多家长的孩子都出生了,其实孩子出生了,要做的事情也简单,那就是先给起一个好名字了,但是一般的名字太多太多了,重复度的也高,不过不要紧,下面给大家找了一些楚辞中的唯美名字,大家可以选择看看,如果没有合适的,文章末尾还有专家起

  • 贴黄花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古代未出嫁的女孩为何被叫做黄花闺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对黄花闺女这个称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人们叫女孩都会叫黄花闺女或者是大家闺秀,当然了,确实如此,那么,为什么古代会叫女孩为黄花闺秀呢?其实,这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当时的女孩们喜欢用贴黄花的方式来装饰打扮自己。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