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从明朝小说《金瓶梅》中探索明朝百姓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从明朝小说《金瓶梅》中探索明朝百姓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972 更新时间:2024/1/16 20:43:12

明朝的元宵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元宵节虽然不是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但一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且古代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要远胜于现在,可以说元宵节是古代的狂欢节和情人节,因为只有在元宵节男女老少都会出来赏灯,放烟花、饮酒、看戏等等。

这其实跟我们现代人的元宵节都很像,其实很多读者都很好奇,古代的元宵节到底是怎么过的,今天我们就借助明朝的小说《金瓶梅》来看看明朝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金瓶梅》虽然是一本小说,曾一度是禁书,但却是明代市井生活的大百科全书,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有很多明朝人的生活细节,因为古代史书记载较多的都是帝将相,而对于老百姓的记述比较少,《金瓶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

从《金瓶梅》中的描述来看,明朝的元宵节活动跟现在都差不多,包括赏花灯、放烟花、走百病、宴会饮酒看戏。

赏花灯

赏花灯是元宵节的正牌节目,没有赏花灯,那就不能是在过元宵节,明朝人也是如此。在《金瓶梅》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吴月娘同娇儿、孟玉楼、金莲,坐着四顶轿子,穿着妆花锦绣衣服,来到狮子街灯市。她们来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当然是赏花灯,第二个就是给李瓶儿过生日。这些人“搭伏定楼窗往下观看,见那灯市中人烟凑集,十分热闹。当街搭数十座灯架,四下围列些诸门买卖。玩灯男女,花红柳绿,车马轰雷,鳌山耸汉。怎见好灯市?但见: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这花灯一点都不亚于现代的花灯,看花灯的则是人山人海。

第四十二回则有这样的描述:“西门庆与应伯爵看了回灯,才到房子里。楼上除了六扇窗户,挂着帘子;下边就是灯市,十分热闹。打了回双陆,收拾摆饭吃了,二人在帘里观看灯市,但见:万井人烟锦绣围,香车骏马闹如雷。鳌山耸出青云上,处游人不看来。

由此可见,赏花灯是明朝人过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而当时的繁华程度可见一斑,足见当时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

放烟花

现代人一年中能集中放烟花的时间很少了,唯有春节和元宵节,现在随着禁令,城市都不让放烟花。古代的元宵节也放烟花,不过古代叫烟火,早在汉代已出现,湖南浏阳的烟火,在汉代就有“十户九爆”、“浏阳花炮响天下”的美誉。而现代意义上的烟火,是从代兴起来的,宋朝的时候产生了真正的火药,应用于军事上,这是在烟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到明清时,烟火制作工艺更趋先进,当然火药就慢慢落后了。

《金瓶梅》中对放烟火的描写是在第四十一回,西门庆吩咐管家贲四叫花匠扎缚烟火,在大厅、卷棚张挂灯笼,做好过节准备,而在第四十二回则是放烟火,西门庆吩咐玳安和来昭在狮子街街心放烟火,“那两边围看的,挨肩擦膀,不计其数。都说西门大官府在此放烟火,谁人不来观看?果然扎得停当好烟火。但见:一丈五高花桩,四围下山棚热闹。……由此可见,明朝的烟花其实是可以定制的,当然这也是大户人家的专利,普通老百姓谁定制的起。

通过这个描述,其实我们能想象的出当时的烟花有多漂亮,而也能得知大华人家是怎么过元宵节的,这比记载王侯将相过元宵节又更加接地气了一些。

走百病

走百病在现在很多地方也还流行,但是在古代,元宵节走百病也是古代民间一种意在祛病驱邪的元宵节风俗。《金瓶梅》中有两次写到元宵节走百病,分别是第二十四回“经济元夜戏娇姿,惠祥怒詈来旺妇”和第四十六回“元夜游行遇雪雨,妻妾笑卜龟儿卦”。第二十四回中“走百病”活动是在正月十六家宴后,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及宋惠莲、玉箫等人在陈经济的陪伴下往大街上“走百病”。“当下三个妇人,带领着一簇男女……出来跟着众人走百媚儿。”此处的“走媚儿”就是“走百病”。第四十六回中的“走百病”,是正月十六西门庆妻妾们在吴大妗子家吃完酒后不坐轿子,而一路“走百病”回家。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走百病这个活动还是非的重视的,可能跟当时的医疗水平不高有关系,像西门庆这样的有钱人家都要走百病,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

宴会饮酒与歌舞游戏

从古至今,每逢节日,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饮酒作乐。在《东京梦华录》有记载,民间歌舞杂耍等娱乐活动,宋朝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元宵节灯会中重要的节目,到了明朝,鼓乐戏曲之类的游艺活动已极尽繁荣。

《金瓶梅》对于这样的活动也有挺多的的描写。在第十五回中,有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西门庆的妻妾们在狮子街灯市李瓶儿住处边赏灯边饮酒“还叫两个唱的董娇儿、韩金钏儿,弹唱饮酒”,而另一个场景则是西门庆也同应伯爵、谢希大到李桂卿处吃酒弹唱,且在此回最后众人吃完酒,写道“西门庆看着众人在院内打双陆,踢气球,饮酒”(这里的气球就是古代蹴鞠),由此可见,除了宴会饮酒外,各种娱乐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异常热闹。在第二十四回,开篇即写到正月十六,西门庆一家阖家欢乐饮酒,一派富贵热闹景致。

明朝的元宵节活动已经非常的丰富,除了花灯和烟花在技术上有所不同之外,几乎跟现代没有区别,甚至要比现代更加丰富,因为古代的娱乐活动比较少,可见明朝人过元宵节一点都不枯燥,反倒比我们现代人过的更加丰富,更加有兴致。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尝粪忧心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诗赞: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译文:南齐人庾黔娄,任孱陵县令。到孱陵县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胆战,浑身流汗,(预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注释】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

  • 刀杆节是什么族的节日 少数民族傈僳族节日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由来于一个传说,纪念明朝时期体察边民疾苦的兵部尚书王骥。节日由来由来于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王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傈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

  • 中国的"元旦"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的元旦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还有两天就到2020年的末尾了,当然预示着2021年元旦的到来,不过很多人对中国“元旦”这个日子的来历并不清楚,今天就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涨涨知识吧!中国对各种节日的命名都非常有讲究,虽然中国的“元旦”确立的很晚,但元旦这个词出现的却很早,这个词早在《

  • 易经的合遁卦"肥遁,无不利"应该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易经的合遁卦“肥遁,无不利”应该怎么理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遁卦上九。肥遁,无不利。《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意思就是:遁卦上九。高飞而走的退让,无所不利。《象》说:高飞而走的退让无所不利,是没有任何疑虑的原因。“肥”在这里是飞

  • 中国寓言故事之献鸠放生,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献鸠放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

  • 易经中的睽卦六三"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易经中的睽卦六三“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睽卦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意思就是:睽卦六三。见到车往前拉,牛却往后拖。车夫受到断发割鼻之刑,起

  • 中国古代有没有慈善业呢?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慈善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慈善是一项善举,中国现在也有很多的慈善家,他们为中国的慈善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其实中国的慈善业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那么古代的慈善业发展的如何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作为礼仪之邦,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扶贫帮困的

  • 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的由来是什么?又会有哪些气候变化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寒露(ColdDew)一、寒露节气的时间:每年10月8~10日二、寒露节气由来,寒露节气气候变化,寒露节气介绍: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原典】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注释】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②不能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