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吃过这么多次亏的赵姨娘,为什么不去找贾政告状?

吃过这么多次亏的赵姨娘,为什么不去找贾政告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13 更新时间:2023/12/8 7:01:06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贾府总是吃亏的赵姨娘,为何不找贾政告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要在贾府里找出一个比较有逗比分子的人,那应该是非赵姨娘莫属了。赵姨娘的逗比和所有人的都不一样,她全部都是靠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才换来的这个逗比的称号。

其实用逗比来说明赵姨娘,有点说不到点子上,因为很多人赵姨娘其实就是一个笑话,把自己过程笑话的人还真心不多。

在贾府里,赵姨娘闹笑话的次数不少,但几乎次次都是以自己吃亏而结束的。比如赵姨娘的出场,骂自己儿子贾环

这亲妈教育自己亲儿子,天经地义,发现儿子有让自己不顺心的,赵姨娘是想骂就骂。当然,赵姨娘在贾环身上是一个想到就要做到的人,她很想拿着贾环来开骂,于是乎也是各种不雅的词全部从她的嘴里冒出,直奔贾环的耳朵。

赵姨娘骂贾环其实有两种心理,第一种就是天大地大,娘亲最大,我骂你那是因为你活该,第二种就是我愿意骂你,那还是抬举你了。这就是赵姨娘无所顾忌的骂贾环的内心小九九。

可赵姨娘骂完了,嘴上痛快了,心里却马上开始不痛快了。因为啥?因为被路过的王熙凤给听见了。

王熙凤和赵姨娘的不对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已经上升到针尖对麦芒的局势了,那是谁也看谁都不对付。王熙凤听到赵姨娘在大节下里就对着贾环是张嘴即骂,那是火上心头。

站在门口把贾环给招呼出来后,问清贾环被骂的原因后,让丫头把钱给到贾环后,让他继续去找乐子去了。随后开始长枪短炮都对准赵姨娘,话里话外明确表示一个主题:贾环再不济也是主子,有贾政王夫人来教育,你个下人,还想教育主子,想反天不是。

王熙凤在门口是把赵姨娘的短处一下子给揪出来了,让屋里的赵姨娘瞬间蔫吧,那是啥话也不敢回,啥火也不敢发。即使有火,也只能憋在心里。谁让她碰上了王熙凤了呢,倒霉也没办法。

这是赵姨娘在王熙凤这边吃的第一回亏。

而赵姨娘吃的第二回的亏则是在自己女儿贾探春身上的,这次吃亏其实应该说是赵姨娘自作自受的,根本和吃亏占不上边的。

赵姨娘的兄弟死了,贾府正常情况下都会给一笔银子,这笔随礼的钱呢,有花袭人的娘去世的例子在那里,拿的是四十两的银子。而这个时候贾府是贾探春协理管家,贾探春被下人已经拿这事给堵着那,想着自己必须公正办事。

这贾探春前面刚被下人给激了,赵姨娘就急忙忙的来了,这一来,马上上演一哭二闹的精彩好戏,所有的矛头都指向贾探春一个人。

这贾探春也是赵姨娘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啊,这自己的孩子面对自己的舅舅去世,不帮着多给点银子,反而按照上面旧历,给了二十两银子,这和花袭人的娘一对比,那简直就是给赵姨娘脸上抹黑。

这管家的贾探春,简直就是非常让赵姨娘恼火,开始哭,骂,反正就是不多给钱,我就哭给你看。好在平儿最终来救场,让贾探春把赵姨娘这个闹事的给成功送走了。

在贾府多年的赵姨娘,在贾探春对自己的不亲近可以说是非常清楚,而贾探春为人做事如何,她应该也很清楚,在贾探春管家时,她本应该大力支持,不该去闹一场。可是她还是去闹了,最后自作自受。

在贾探春之后,她因为贾宝玉的丫头给了贾环错的东西,认为贾环被有意糊弄后,一个人当枪匹马去贾宝玉屋里找理论,没曾想被几个丫头合起来给打了,最后灰溜溜的回去了。

这些都是赵姨娘在贾府里比较有名的几次吃亏的戏码,可是吃过这么多次亏的赵姨娘,似乎从没有一次在贾政身边告状过。

在贾政和赵姨娘几次的房中相处的时间了,赵姨娘的贾政面前唯一提到的要求就是希望贾政帮她把彩霞给了贾环,而再没有其他任何的要求。

对于已经和贾政有两个孩子的赵姨娘,可以说是被贾政用心宠爱过的,而贾政还多次来到她的屋里休息,就代表贾政对赵姨娘是有感情了,赵姨娘完全可以把自己吃过的亏找贾政帮忙,可为何不开口呢?

赵姨娘是贾政身边伺候的丫头而提拔上来的,在面对贾政的时候,赵姨娘是温柔的,有规矩的,懂礼的,在贾政回答自己已经为贾宝玉和贾环各看好了人时,赵姨娘选择的闭嘴,没有追问。

赵姨娘内心无比明白,在贾府里,她最大的依靠力量都是来自贾政,因此她所有的努力都是靠近贾政,而不是给贾政添麻烦,她清楚贾政的脾气,知道他不喜这些家庭琐事。

在贾政面前当好女人的赵姨娘,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即使自己次次吃亏,也不会找贾政告状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唐三彩在唐朝是随葬品吗?详解其制作材料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唐三彩是指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那么唐三彩在唐朝是随葬品吗?要怎么才能把它做出来呢?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唐三彩是陶瓷的一种,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

  • 龙门石窟的莲花洞的特色在哪里?莲花洞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龙门石窟的莲花洞的特色在哪里?莲花洞建造于公元525—527年,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上阳宫观风殿顶部藻井都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莲花洞拥有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开凿方法莲花洞利用天然溶洞开凿洞窟

  • 云冈石窟五华洞有多精美?五华洞特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石窟绝大部分都是北魏中后期雕造的,那么云冈石窟五华洞有多精美?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九窟(阿閦佛洞)公元471-494年第九~十三窟俗称“五华洞”,因后世施泥彩绘而异常绚丽。由于营造于北魏民族变革、文化更新的时代,而汉风转浓,具有鲜明的中

  • 唐蕃古道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详解唐蕃古道的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交通大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道路,那么唐蕃古道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是因为著名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中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 川藏茶马古道经历了哪些变化?茶马古道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川藏茶马古道经历了哪些变化?其实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川藏道是开通时间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也最大的大道。汉代四川古称“天府”,是中国茶的原产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已将茶作为商品进行贸易。当时,

  • 如果曹操听了吕布的什么话?三国就是另一种场面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布临死前说了一句大实话,可惜曹操没有听,否则三国历史将改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布,字奉先,出身于寒门,被称为“三国第一武将”。很

  • 与关平同一时期的蜀汉二代将领中,谁能与关平比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蜀汉二代将领中,谁是最厉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演义中,关平是关羽过五关时收的养子,而正史上,他是关羽的长子。演义中,关平从关家庄跟随

  • 关于清昭陵的三大谜团,真相到底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皇太极的陵墓,定名为昭陵,是为了将皇太极的功德彰显于后世。可是关于关于清昭陵,一直存在着三大谜团,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1、昭陵的命名第一种说法是它仿效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而提出这一说法的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认为,皇太极和李世民都是开国的第二代皇帝,两位皇帝的庙号均为太宗。而且清昭陵的石马是仿照唐太

  • 关于索要人事这件事,阿傩迦叶为什么没受到惩罚?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

  • 建文旧臣夏原吉为何没被牵连,还成为了五朝元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原吉和蹇义都是在太祖时起家。蹇义主持选官,原吉掌管财政,都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名位早于三杨。仁宗和宣宗时期,他外兼台省,内参馆阁,与三杨一起同心辅政。蹇义长于出谋划策,杨荣长于临事果断,而原吉与士奇尤长于顾全大局,具有古代大臣的作风和功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建文旧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