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历史时间的成语?
白驹过隙闻鸡起舞凿壁偷光
二、与成语相对的历史人物?
篝火狐鸣--陈胜、吴广.高山流水--俞伯牙指鹿为马--赵高鸡鸣狗盗--孟尝君凿壁偷光--匡衡图穷匕见--荆柯破釜沉舟--项羽再衰三竭--曹刿投笔从戎--班超投鞭断流--苻坚拔山扛鼎--项羽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暗渡陈仓--韩信鞠躬尽瘁--诸葛亮馨竹难书--隋炀帝悬梁刺骨--应该是悬梁刺股--孙敬和苏秦好大喜功--汉武帝刘彻金屋藏娇--汉武帝刘彻韦编三绝--孔子
三、各个成语相应的历史人物
1、草木皆兵-苻坚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2、完璧归赵-蔺相如
赵国有一宝玉和氏璧,秦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王大喜,却全无换城给赵之意。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说玉上有一小疵点,拿回了宝玉。他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提出要秦王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答应。
随后蔺相如便派随从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到了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诉了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3、负荆请罪-廉颇
蔺相如已经担任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不高兴,他想要侮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知道后,时常避开与廉颇会面。
蔺相如对别人说:“秦王不敢加兵来打赵国的原因是怕我们两个。如果我们因私争斗,怎么保卫国家”。
廉颇听说了,裸露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两个人最终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4、背水一战-韩信
楚汉相扮磨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
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橡和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5、破釜沉舟-项羽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厅如斗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枯嫌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大败态(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滚源)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成语好多,漏升弊范围太广,最好罗列出来几个,方便一一解答。
如负荆请罪,讲的是蔺相如返族和廉颇,春秋战国时代的赵国邯郸发生的事笑指情。
哪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