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指谁?
是关羽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也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这句话大多用来形容,在这边工作的人却想着另一边的事情,这个说法起源于三国时期,一种说法是关羽,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徐庶,两种说法都有着一定的论证基础,两种说法都可行。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1身在曹营心在汉
说的是武圣关羽话说三国时期,关羽备袜在战乱中与刘备走散,他一路保护刘备的两个夫人,不得已降了曹操,留在了曹营。
曹操高兴万分,为了让关羽死心塌地的跟随自己,对关羽十分优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身在曹营的关羽始终心系刘备,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
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最后,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于是挂印封金告别曹操。曹操设下多道关卡,关羽不简滚核畏艰险,过五关斩六将,排除万难,与刘备张飞相聚。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拦掘谁2也有另外一种说法
这种说法出自徐庶,本来徐庶辅佐刘备,但是曹操却将以他的母亲为威胁,让徐庶转而投向了曹操,徐庶向刘备介绍了诸葛亮这个人才之后就去了曹操那边做事,后来发生了很多事,蜀汉成立,而徐庶却只在曹军担任普通的官员,没有为曹操付出太多的贡献,这就是所谓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这两种说法都可圈可点,但是前者却存在不少一点,关羽在曹操帐中,以那个时间点来说,当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才是真正能代表“汉”的人,他的狼子野心也并没有暴露太多,那个时候的刘备根本就没有组成属于自己的班底,蜀汉的影子根本就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