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读书多一一

读书多一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00 更新时间:2024/2/3 7:15:10

你好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慧、没有灵感”。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有时候,人们读书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或为了功利性目的,任务驱动或功利目驱动,往往窒息了读书的天然乐趣,一些人对读书缺乏好感,与他们阅读经历中是习惯于被强制有关,因此,读书是只可以被劝而不可以被强迫的。书一旦成为人们谋生的工具,那么人们只会憎恨书,而不会敬重书。

如何培养读书兴趣?解铃还须系铃人,读书的兴趣还是从读有兴趣的书开始,读书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如果让读书兴趣不是太浓的读者从简易著作读起,让读者的能力和书本中的内容相配合,让阅读者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就会慢慢地产生兴趣。

为了把逐渐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来,成为一种终生的习惯,我经常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1、组织比赛和评比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抽出自习课,组织“阅读大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故事大王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游戏和表演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如部分学生阅读了《皇帝的新装》后,把章改编成小剧本,按人物角色进行表演,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辅之以表情、动作、创造性地重现文章内容。通过情景再现,即使没有表演的学生,也深深地体验到了作品所表达的感情。这样,以演促读,调动了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也培训了学生感受美、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设立“灵通博士”讲台

我们班每天有一位同学成为“灵通博士”,在每节课的前三分种,把他通过阅读报刊、收听广播、观看电视、网络查询所搜集到的知识资料,讲给其他同学听。内容随意,只要求让别人听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语言流利。这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化创造”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有读书活动后,一定要有学生和老师的评价,并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兴趣从哪儿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同学老师的表扬与激励。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阅读”是一门学问,当代人董味甘著有《阅读学》一书,曾祥芹、韩雪屏两位教授主编的《阅读学丛书》有五册,共200万字,因目的不同,每个人读什么书,怎样读,各有差异。

会读书的孩子能抓住要领,掌握知识的精髓;而不会读书的孩子则不仅容易流于形式,而且因为不能够领会、理解应该掌握的知识,对要学的东西毫无头绪,最终产生对读书的厌倦。所以学生阅读也要讲究方法。教师指导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孩子会读书。教会了孩子阅读的艺术,等于送给了孩子一套驾驭知识的法宝。

那么,应如何指导孩子读书呢?首先要教会孩子有选择地读书。书的难度要适中,太难的书读者读不懂就没有兴趣,太容易的书就会让人有老生常谈的感觉,引不起读者的兴趣。有研究表明:学生上课所用的课本,读者最好能读懂内容的50%;用作自学的书,读者最好能读懂70%。低于此标准,就会产生没兴趣或引不起兴趣的情况。

我从教材入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就具有示范性,他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之一的,科学的,严谨实用的读物,教师应在教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

其次推荐的读物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书”。阅读兴趣除了因不同年龄而有所差异之外,不同的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不同。甚至同一孩子在不同年级所产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只有有兴趣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我发现,孩子们往往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或老师介绍过的文章表现出异常的热情。我们应该利用孩子这一特点,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在课内学习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向课外扩展延伸、触类旁通。如学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后,向学生推荐《红岩》;学了《倔强的小红军》后,推荐《长征的故事》;学了《海底世界》后,推荐科普读物《海洋的秘密》、《动物世界奇谈》;学了《草船借箭》后,介绍学生读《三国演义》......这样,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因此,推荐课外读物时,必须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经过观察了解,我发现《快乐童话》、《我们爱科学》、《少年科普世界》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男生贾里》、《五三班的坏小子》等反映孩子们现实生活的作品更是学生的最爱。选好书之后要讲究阅读方法,语文阅读方法很多,因文而异,以精读带博读,以课内带课外,凭什么带凭的就是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的方法这一纽带。

针对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比较可行:

迁移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知识的共同因素,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获取新知,进行能力和知识的迁移。阅读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方法,主动把握理解的契机。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及时在课外读物中得到运用,牢固掌握学习的技能。如《会说话的灯》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学习了单元重点──儿童科普文章学习的方法和该课文后,老师可让学生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新型玻璃》.

圈点摘录法。这种方法可用于重点段,也可用于全文,常与其他学法交叉使用(比如常用的“三读三学”、“四读四学”)。“圈”要求符号尽可能同意,这样便于集体交流,对于较典型的课文,教师还要“下水”圈点,划注张贴,让学生观摩。“摘”什么摘好词好句(便于日后写作);摘文中的疑难之处(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多读书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了兴趣,教给了方法,我们还得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吟咏、诵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间”(朱熹语),而且可以在“读”感受形象、意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于口,明于心”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学习渠道,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新大纲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第一次提出课外阅读量的指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积淀尽可能多的经验,来获得语文教学的高质量,从一定的“量”中读出“质”来。

鲁迅在15岁时就差不多背下十三经;郭沫若曾经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个大冰山,入肚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融化,到那时候,可就是笔大财富了。语文教师“课堂”观念一定要淡薄,不一定只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古诗文,可以化整为零。

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每周中用一天中的十分钟时间的诵读课,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擂台赛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也可以是你问我答,或者是对诗竞赛,或者是各种古诗方面的游戏。

满意请采纳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社区文体活动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形式有哪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拔河、舞蹈、声乐、象棋、绘画、趣味运动会、斗地主、器乐、书法、摄影搐比赛项目,还组织社区居民群众观看露天电影,充分体现了“欢乐、健康、祥和”的活动主题,突出了“参与面广、精彩纷呈、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的活动宗旨洞哪液社区文化活动都有哪些唱歌跳舞,打

  • 腓特烈大帝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腓特烈二世(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又译弗里德里希二世,后世尊称其为腓特烈大帝、是普鲁士王国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欧洲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名作家、作曲家。腓特烈二世生于普鲁士首都柏林,少年时擅长乐器,1740年即位。曾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

  • 中国酒文化是什么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答,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代诗人都和

  •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演进规律及认识方法|[][]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演进规律及认识方法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形成的原因、特征、变化规律,并对研究方法提出看法。饮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两大系统因素。就物质层面说,饮食文化主要取决自然因素;就民族性层面

  •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打一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里有一个典故,话说唐朝诗人白居易未成名时来到长安,当时有个文学老前辈名叫顾况,他对前来拜访的白居易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顺口拈来白先生的名字,幽他一默.及至这个顾老先生看了白居易的诗句,就是那有名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不禁赞叹:“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意思是

  • 英国历史上有几个女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英国历史上有六位女王,全名分别为:1、玛丽一世(MaryI,1516年-1558年)。本名玛丽·斯图亚特(MaryStuart),是第一任英国女王,也是天主教徒。她曾复辟罗马天主教(旧教)并下令烧死约300名闭老反对人士。于是有“血腥玛丽”(BloodyMary)之称。2、伊丽莎白一世(Elizab

  • 舍己救人的古代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曹操征宛城张绣,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一同置酒高会。在贾诩的建议下,突然造反,奇袭曹操之营,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典韦保护曹操殊死恶战。以一当十,但张绣军前后兼至益多,典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戟击去,便将张绣军十余支矛摧断。后典韦左右死伤者略尽,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双方短兵接战,贼

  • 秋天的故事初三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秋天的故事初三作文5篇当最后一丝金黄印到最后一滴绿色上时,就意味着秋来了,那么关于秋天的故事从此就开始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秋天的故事初三作文,希望大家喜欢!秋天的故事初三作文1都说秋天是悲凉的象征,因为叶子枯黄,随风飘撒。我总是爱在这叶子凋零的时刻,拾起落叶,放在手心上,对准太阳,看着由太阳透过指尖

  • 有关英烈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1、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上甘岭。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的部队接到命令,对上甘岭高地进行反击战争。炮火持续不断,在黄继光部队攻下5号阵地之后,双方人员伤亡损失惨重。特别是黄继光部队,战士和炮弹捉襟见肘。不妙的是,在进行下一个阵地攻击时,敌人隐藏已久的火力点对着黄继光

  • 白酒文化的底蕴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白酒文件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白酒是用粮食通过漫长的酿造和沉淀形成的,所以人们常说:酒为五谷之精华,酒是粮食精。酒一直是不启仔竖可代替的饮品。无论是祭拜天地还是招待亲朋好友,我们都会拿出最好的酒;在重大的节日或者珍贵的情感碰撞上,我们也都会拿出最好的饮料-白酒。我们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