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成语写出相对的历史人物
暴殄天物-商纣王
怒发冲冠-蔺相如
暗度陈仓-韩信
手不释卷-吕蒙
孺子可教-张良
一饭千金-韩信
嗟来之食-黔敖
纸上谈兵-赵括
背水一战-韩信
赤膊上阵-许褚
韦编三绝-孔子
破釜沉舟-项羽
宝刀未老-黄忠
旁若无人-荆轲
墨守成规-墨子
狡兔三窑-冯谖
病入膏肓-晋景公
卧薪尝胆-勾践
鸡犬升天-刘安
乐不思蜀-阿斗
投笔从戎-班超
洛阳纸贵-左思
三令五申-孙武
大义灭亲-石F
高山流水-俞伯牙
望梅止渴-曹操
东山再起-谢安
偃旗息鼓-曹刿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风声鹤唳-谢玄
梦笔生花-江淹
口蜜腹剑-李林甫
力透纸背-颜真卿
泰山北斗-韩愈
司空见惯-刘禹锡
黄袍加身-赵匡胤
程门立雪-杨时
成竹在胸-文同
东窗事发-秦桧
1商纣王2蔺相如3韩信4吕蒙5张良6韩信7黔敖8赵括9项羽10许11孔子12项羽13黄忠14高渐离和荆轲15鲁班和墨子16韩信17左丘明18勾践19刘安20刘禅21班超22左思23吴起24石F25伯牙和钟子期26曹操27谢安28赵云29王羲之30祖逖31谢玄32李白33唐玄宗34颜真卿35韩愈36刘禹锡37赵匡胤38程颐39文同40秦桧
都是按照上面的顺序写下来的,累死了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对应的主要人物?
1、鞠躬尽瘁(诸葛亮)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东山再起(谢安)
5、一饭千金(韩信)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接竿而起(陈胜)
9、卧薪尝胆(勾践)
10、负荆请罪(廉颇)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绝袭厅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并隐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王)
17、暗渡陈仓(韩信)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禅乎(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一鼓作气(曹刿)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苻坚、谢玄。
破釜沉舟——项羽。
1、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拼音】:fēngshēnghèlì,cǎomùjiēbīng
【解释】: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拼音代码】:fshb
【近义词】:惊惶失措
【用法】: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英文】:Fearhathaquickear.
【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销卜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2、破釜沉舟
【拼音】:pòfǔchénzhōu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拼音代码】:pfcz
【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歇后语】:项羽砸锅
【灯谜】:项羽游哪砸锅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英文】:throwthehandleaftertheblade
【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神斗码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来源于历史肆祥故事的成语以及对应的主要人物
平易近人(姜太公)
千金一笑(褒姒)
高山流水(伯牙和子期)
一鼓作气(鲁庄公和曹刿)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南租雹丛辕北辙(季梁)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弊樱
毛遂自荐(毛遂)
矫枉过正(吴王刘濞)
草木皆兵,苻坚和谢玄;
东山再起,谢安吵凯;
破釜沉舟,项羽;
围魏救赵,孙膑升拍唤;
暗贺团度陈仓,韩信
指鹿为马,赵高
怒发冲冠,蔺相如禅烂尺
入木三分,王羲之
三历氏顾茅庐,刘备诸贺高葛亮
纸上谈兵,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