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宫太和殿前的大石雕叫什么?
太和殿前的三层台阶中,也有三块与保和殿后大小一样的石雕。太和殿前的大石雕虽与保和殿后石雕尺寸大小相同。但不是一块完整的石料,而是由三块不等的石料拼接而成。
保和殿后的云龙大石雕,是故宫最大的一块石雕,艾叶青石雕刻而成,据推断应与紫禁城同时而建,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了。
云龙石雕长16.57米,宽3.17米,厚1.70米左右,重250吨。石雕四周饰以番草图案,下部为海水江崖,中间雕刻着流云衬托的九条蟠龙和五座浮山,象征帝王的“九五至尊”。云龙生动,布局严谨,雕刻精细,一丝不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母亲皇太后七旬万寿大典,乾隆皇帝上谕,命令内务府将保和殿后最大雕石磨去原雕,重新雕刻。内务府大臣遵照乾隆皇帝的谕旨,挑选出最好的匠人,画好图样,呈乾隆皇帝审定,再命石工按图样精雕细刻。此后乾隆皇帝亲自前往查看,对石雕做工十分满意,但却对石雕两侧的踏跺纹饰不满意,认为其与整体不协调。
内务府的官员们就又按照皇帝的旨意做出调整,修建了两边的石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云龙大石雕,就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最终版,在内务府的档案中有着最为详尽的记载。
制成石雕的石料采自于房山大石窝镇,这么大的一块石料运到紫禁城也是非常的困难。在运输的途中,每隔一里挖一口井,冬季汲水泼成冰道,在冰道上拖运石头。此举征用民夫2万人,调集上千匹骡子,耗银11万两,数十天才走完这一百多里的“冰道”,将庞然大物运到京城。
这块大石雕又是如何从午门运到三台安装的呢?
这个至今都不得而知。传说,石料运抵大明门外,工部和督运官员入朝奏报皇帝,皇帝命从午门运入保和殿后面,官员回奏,石料过大无法拽入。
这可气坏了皇帝,马上下令对“抗旨”的石料施以“廷杖”,杖后再运入紫禁城。午门廷杖是明朝惩戒大臣官员的一项刑罚。据说“廷杖”过后,这块雕石就“驯服”起来了,成功的被运进了紫禁城。
二、石雕坐人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石雕坐人是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白石雕人物坐像。图版中是一人的正侧两面,从形象和神态上判断,其身份不像奴隶,而是一个倨傲的奴隶主。再从表示周身锦绣的纹饰来看,也不类被剥削的劳动者。商代的雕刻匠工们,抓住这样一个典型人物,进行如实的刻画,正和囚徒同样,给后来世世代代留下这件奴隶社会很好的阶级历史见证。
三、校园中的古代名人雕塑一般是哪些
名人雕塑一般都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人物,而特定存在的,一来,是为了宣扬他们的文化精神,二来,也是他们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名人雕塑一般在校园里,或者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地比较常见。
校园里面的名人雕塑,一般材质多为石雕,人物,一般会根据学校的创办背景,选用一些知名的文学灵魂人物,比如,鲁迅,张衡,吴玉章,诺贝尔,喻传鉴,张伯苓等。一般,校园名人雕塑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他们学习和继承的目标。
石雕名人雕塑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雕塑材质。因为材质坚固犹如高楼大厦,风吹日晒耐久不化,足以在岁月的洗礼下,屹立不倒。使用寿命长,并且,经久不衰。名人雕塑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室外,广场,公园,主题场所等大型的雕塑构建中。名人雕塑是吸取民族传统的精彩实践,是对创作的最佳滋润方式,事实上不少雕塑家已经在名人雕塑创作中做过。可以断言,几千年的传统宝库曾经、正在并继续哺育名人雕塑的不断演绎。
古代雕塑家最能发挥现实描写才能的是供养人,罗汉次之,然后是菩萨,创作自由最为有限的是主佛。大足石窟中各种经变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为生活化,现实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视为普通人的肖像以及名人雕塑。名人雕塑广泛用于广场、校园、城市、乡镇、寺庙、公司企业、园林公园等大型场所。
一般会有孔子,教育家
四、重庆老石匠雕出四大名著200多名人物,石雕是一项什么技术?
就在近日,重庆市一名老石匠雕出四大名著人物石雕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据了解,老石匠是重庆市巴南区人,姓牟,七十六岁的牟大爷自幼酷爱石雕技术,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这些年断断续续雕刻完了水浒108将,以及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的主要人物,他对自己的这些石雕估值千万。因为家里常年摆放这些成品,他家已经几十年没有大扫除过,困难时牟大爷靠着兄弟姐妹的支持。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牟大爷雕刻的作品做工十分精湛,每个人物都雕刻的惟妙惟肖,让人为之惊叹。牟大爷说由于这些年常年雕刻,自己也吃了不少苦受过不少的伤,胳膊曾经被刻刀划伤足足缝了28针。牟大爷对石雕技术的热爱着实让人敬佩。
石雕技术,顾名思义指的是用各种可以刻的石头,雕刻出具有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冈石、惠安石、青田石、寿山石、贵翠石等作材料。石雕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起,石雕便一直沿流传至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在更新进步。
石雕是一门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它贯穿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历史,更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几千年来的沧桑与辉煌。它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进步的历史,更是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石雕经过一代又一代石雕匠人们的不断淬炼与升华,使得这朵艺术奇葩更加娇美。中国有四大雕刻之乡,分别为河北曲阳、福建惠安、浙江温岭、浙江青田。
最后,还是要赞叹一下牟大爷这么多年的坚持不懈,才能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精美的石雕作品,对牟大爷的匠心表达真诚敬意。
重庆老石匠雕出四大名著200多名人,手曾被刻刀划伤缝了28针石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是一项非常困难的精湛技术,这种工作对于人的技巧要求的非常严格,尤其是每一步都要非常的小心。
手工技术,其实石雕在一开始的时候,全部都是由手工完成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