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十大历史演义小说?

十大历史演义小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01 更新时间:2024/1/18 5:14:49

一、十大历史演义小说?

1.《万历十五年》。通俗好读,没有复杂枯燥的陈述,把各个人物的故事讲的绘声绘色。

2.《秦崩》。一出真实的权利游戏,让人看的热血沸腾。

3.《明朝那些事》。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4.《张居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5.《少年天子》。有种霸道总栽的感觉。

6.《李自成》。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7.《雍正皇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8.《敦煌》。一段历史沧桑。

9.《丝绸之路》。主宰了人类的过去,也将决定未来(一带一路)。

10.《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不是小说,虽说是漫画,但却没有瞎编,是所有书里面最有趣的。

第一,三国演义

第二,东周列国志

第三,东西汉演义

第四,南北史演义

第五,隋唐演义

第六,残唐五代史演义

第七,两宋志传

第八,青史演义

第九,英烈传

第十,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二、敦煌的历史及历史人物程佛儿之谜

敦煌开始时候只是因为距离玉门关很近,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性而出名(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曾经经过这里,汉末时期大量移民涌入才开始大展,到了东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就是在敦煌,可见其重要性)在距离敦煌25公里处有座鸣沙山(风,地形作用发出声音,古时候以为山有神仙)后来来了一位很有名望高僧,看到山丘发出佛光(夕阳反射)于是他在山铅衫侧开凿了一个洞窟,并且在其中修禅悟道,于是后来闷困有许多僧众也学习他,洞窟越来越多。到了北魏时候这里成了军事重镇,朝廷派来几任官员经营此地,这些官员都尊崇佛教,不但大兴佛事而且出资开窟造佛像,开始形成了莫高窟佛教文化的雏形!到了隋唐时期,与西域的交流更加频繁,这里更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文化经济发展多元化,佛教人员更是来往广泛!莫高窟发展到顶峰时期,后来吐蕃趁着安史之乱占领此地,为了安抚民众,大兴佛教,我们知道吐蕃有个僧官制度,僧人作为管理人员,更加丰富此地的佛教文化!至于你所问的程佛槐罩腔儿,我没有听说过,后来查了一下,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只是为了借此人来说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这个人是一个大唐舞妓!

三、甘肃历史名人有那些?

1、秦始皇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钡热恕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2、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d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3、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渍剿溃豢だ锶蚊欣伞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t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4、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5、庞德

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B[huán]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在随马腾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勇冠三军。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马超兵败后,庞德随其一起投靠汉中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加入曹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甘肃

1、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d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

不久令其弟董F联合吴匡杀掉上司何苗,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

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董卓一生残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

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2、李广(?-前119年),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

3、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子。

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苻坚除了一系列减省奢侈品、鼓励农业、停止征战外,更建立学校,重视文教,尤其留心儒学。苻坚曾下令广收学官,郡国学生只要通晓一经或以上就获授职,亦表彰有才德和努力营田之人,令人们都望得朝廷劝励,崇尚清廉正直,物资亦丰盛。

苻坚更每月亲临太学考拔学生,消灭前燕后更在长安祭祀孔子。而王猛亦助苻坚整顺风俗,令全国学校渐兴。在苻坚治下的关陇地区丰盛安定,地区回复秩序,工商业兴盛,一片繁华景象。及至后来王猛去世后,苻坚仍然尊崇儒学,不但命太子、公侯和官员之子以及中外四禁、二卫、四军长上的将士都要受学,连带后宫亦设有典学,教宫内宦官及宫婢经学。

另亦严厉禁止老庄以及图谶学说。后来西域大宛献马,苻坚效法西汉汉文帝送还进贡的千里马,更加命群臣作《止马诗》送到西域,以示没有取千里马的欲望。最终共有四百多人献诗。

苻坚亦重视生产,遇上天旱不但曾下令节俭及开山泽资源与民共享,亦督导百姓耕种,自己更亲身躬耕藉田,让苟皇后亲身养蚕,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后又征集王侯以下及豪门富户的家僮奴仆共三万人开通泾水上流,引水灌溉解决关中水旱问题。

4、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

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阴铿,字子坚,梁朝左卫将军阴子春的儿子。幼年聪敏有智慧,五岁能诵读诗赋,每曰千言。到年长,博涉史书传记,尤擅长写五言诗,为当时所推重。

初任梁朝湘束王法曹参军。天寒冷,阴铿曾与宾客朋友宴饮,见传酒者,便回以热酒而赠赐他,在座众人都笑他,阴铿说:“我辈终日酣饮,而持酒器者却不知酒味,不合人情。”到侯景作乱,阴铿曾被贼所擒捉,有人救了他使他获免,阴铿问此人为何救他,原来他就是过去的传酒者。

天嘉年中,阴铿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世祖曾聚宴群臣赋诗,徐陵对世祖说及阴铿。世祖当日即召阴铿参加聚宴,命他为新落成的安乐宫赋诗,阴铿提笔即成,世祖十分赞赏他.又改任招远将军、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不久即死。有文集三卷行于世。

5、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渍剿溃豢だ锶蚊欣伞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t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当初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但是姜维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符合《周易》“重门”的意思,可以抵御的住敌人,却无法获得大的战果。

不如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军队打游击,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这样一来,可以拉长敌军的补给线,又无法就地得到粮草的补充,长久下去,敌军疲弊,退还的时候,诸城守兵与打游击的军队,一起趁机进攻,这样就能将敌军悉数歼灭。

于是令汉中都督胡济守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都立围守,以备强敌。

景耀六年(263年),钟会伐蜀,率领大军围住汉、乐二城,久攻不下。钟会无耐,写信给驻守在汉城的蒋琬之子蒋斌,劝其投降,但遭到拒绝。

而此时关口守将蒋舒献关投降,傅佥战死。钟会于是只留轻军围汉城,自率大军长驱直入。姜维的军事布置因为朝廷用人不当而导致失败(蒋舒本为武兴督,因为在职期间没什么表现,所以被派往关口助关中都督傅佥守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西汉名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苻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1、刘懋功

刘懋功,祖籍陕西渭南澄城,1916年生于甘肃庆阳市。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三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

2、李广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汉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汉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3、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早先为曹魏官员,因为父亲姜渍剿溃豢だ锶蚊欣伞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t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率领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司马昭派兵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来姜维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4、苻坚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

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5、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唷⒐岱垂コぐ病

李嗟热耸О芎螅纷晌判宓哪笔俊U判逶盟募撇吡酱未虬懿懿伲俣芍角八罢判骞榻挡懿佟9俣芍绞保众剂χ饔朐芫稣健3啾谥角埃衔Π哺О傩斩挥褪Χ谔纸懿俨惶峁艿窖现氐拇彀堋

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

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贾诩去世,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懋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姜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苻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贾诩

甘肃历史名人王符(东汉后期进步思想家)(今甘肃镇原)人赵壹(文学家)(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斌家姜维(三国时蜀国将领)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皇甫谧(魏晋著名学者,医学家)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傅玄(魏晋时期著名学者)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人索靖(晋代著名书法家)敦煌龙勒(今敦煌阳关一带)人张芝(东汉大书法家)(今甘肃安西县东)人李广(西汉“飞将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苻坚(前秦政权建立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贾诩(三国时期魏国谋士)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阴铿(南朝著名诗人五言律诗的先驱)祖籍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盖勋(东汉著名清官)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李皓(西凉政权建立者)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人赵充国(西汉屯田安邦名将)陇西上(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甘延寿(西汉名将)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庆阳县)人段会宗(西汉后期著名外交家)西汉陇西郡上县(今甘肃天水市)人李思训(唐代大将军山水画家)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秦襄公(秦国的奠基者)今甘肃天水一带人姚苌(后秦政权建立者)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西)人宋繇(西凉、北凉大臣名儒)敦煌(今甘肃敦煌市)人李白(唐代大诗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李世民(唐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益(唐代著名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李翱(唐代散文家、哲学家)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梁肃(唐文学家)安定(今甘肃泾川)人李梦阳(明朝文学家)甘肃庆阳人张澍(清代著名学者)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董卓(三国名人)陇西临兆(今甘肃天水)人貂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甘肃临洮人王仁裕五代文学家字德辇,天水(今属甘肃)人

贾诩(三国时期魏国谋士)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

阴铿(南朝著名诗人五言律诗的先驱)祖籍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

盖勋(东汉著名清官)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

李皓(西凉政权建立者)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人

赵充国(西汉屯田安邦名将)陇西上(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

甘延寿(西汉名将)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庆阳县)人

段会宗(西汉后期著名外交家)西汉陇西郡上县(今甘肃天水市)人

李思训(唐代大将军山水画家)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秦襄公(秦国的奠基者)今甘肃天水一带人

姚苌(后秦政权建立者)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西)人

宋繇(西凉、北凉大臣名儒)敦煌(今甘肃敦煌市)人

李白(唐代大诗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

李世民(唐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

李益(唐代著名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李翱(唐代散文家、哲学家)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梁肃(唐文学家)安定(今甘肃泾川)人

李梦阳(明朝文学家)甘肃庆阳人

张澍(清代著名学者)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

董卓(三国名人)陇西临兆(今甘肃天水)人

貂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甘肃临洮人

王仁裕五代文学家字德辇,天水(今属甘肃)人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狮子座历史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斯坦利库布里克。狮子座名人大多有着锋芒毕露的王者霸气,天才导演库布里克就是其中的典型,他是电影界备受尊崇的大师,凭借其作品中博大深刻的电影观念、反叛的表现艺术而被奉为一代灵感大师,对世界电影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他不但能拍摄恐怖片、科幻片以及黑色电影,而且还在每一个领域里都创作出了佳作,而且剪辑、摄

  • 有关母爱的经典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1、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隐桥段。”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

  •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寓言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下面是我整理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寓言,欢迎来参考!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寓言篇1有一次,一只狐狸,象它的同类一样,一边走,一边想,用什么办法填饱那永不满足的胃。狐狸正在想主意,这时,一群黑得发亮的乌鸦刚巧飞来。喔,我差点儿弄错了,这群快饿

  • 爱国人士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爱国人士的故事:一、钱学森回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

  • 秦国时期有哪些古代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有:李斯、王翦、蒙恬、秦始皇、项羽、张良、韩信等。1、李斯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

  • 女历史人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吕雉,武则天,刘娥,慈禧太后那拉氏,宋庆龄,宋美龄1、花皇武则天:千古一帝.2、花王慈禧太后:晚清五十年,尽在此女手中,几令国将覆国.3、花仙陈圆圆:秦淮八艳之一,蕙心纨质、淡秀天然,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4、花神杨玉环:四大美人之羞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其天生丽质

  • 帅姓的历史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帅宝北宋臣。字仲珍。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成淳中,授盐官丞,以清廉著称。擢昌化令,劝农课士,听讼咸得其情,卒于官。帅我(1648-1725),清学者。字备皆,号简斋,江西奉新人。弱冠淹通群籍,工书画,尤明医理。康熙五十年举人,官内阁中书。擅诗文,循循江西旧法。着有《墨澜亭集》,不分卷,凡文一百四十篇

  • 与爱国有关的电影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

  • 关于尊严的事例3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尊严的三个事例有:1.有一次,周总理去会见某外国元首。那个国家的元首,很看不起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在和周总理礼节性的握过手之后,他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放回了兜里。这时,周总理不慌不忙的也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洁白的手帕扔进了垃圾箱!一生节俭的周总理,用一块洁白的手帕,

  • 有关生态环境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青藏铁路环保举世关注。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生物群落丰富多彩,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环境系统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原始生态环境乎庆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不可逆转,有的草皮植被恢复时间需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