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始皇现存画像,你觉得哪一个最可能是真人?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本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现在的历史人物的真容,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即使真的有画像,其真假又有谁来验证。我们只能从字里行间去想象。
二、中国古代君主最早的图像?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史上最早东王公图像和文字】南昌身边事很多人都知道西王母,而与之对应的东王公却鲜有人知。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皇公、东华帝君等,与汉代的阴阳观念有关,是代表“阳”的男神。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木质髹漆彩绘“孔子衣镜”的镜框上部左右两侧绘有两个正坐的人物形象,面向观者席地而坐,头向内侧倾斜,略呈对视状,两者中间有一只朱色的衔珠凤。专家根据《衣镜赋》文字分析,认为二人的身份为西王母和东王公。“孔子衣镜”上的“东王公西王母图”和《衣镜赋》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东王公图像和文字资料,将东王公的出现时间由东汉早期提前至公元前1世纪前叶。
《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各帝王图前均楷书榜题文字,且均有随侍,人数不等,形成全画卷相对独立的十三组人物,共计四十六人。
三、历史书上的古代人画像是怎么来的
一部分是皇家收藏的历代人物画像,来自故宫的南薰殿里的五百八十多帧古代名人的画像。华佗、荀子、王安石,出自《历代圣贤名人像册》。孙武、范蠡、孙膑,出自《历代武臣像册》。孔子、颜回、孟子,出自《至圣先贤像册》。伏羲、尧、禹、商汤、周文王、李世民,出自《古帝王像轴》。还有一部分来自王圻王思义父子《三才图会》,全书十四门一百零八卷,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物无所不包,所以取名“三才”,周文王、周公、召公、曹操、诸葛亮、司马炎、王羲之、陶渊明、谢安、孔颖达…都来自这本书,不过书茄丛作者是明朝的,之前的人物也没有亲自见过,导致人物形象雷同。还有一部分是这些里面没有的,是建国后周总理下令要求绘颤含樱画的,主要作者蒋兆和。因为没有图片资料老此,只有大概的文字资料,像李时珍,就找的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也就是他的老丈人做模特,祖冲之根据竺可桢画的,最出名的《杜甫像》,据说是以自己为模特画的,蒋兆和的人物塑造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于是他又接下了一系列画古代科学家的活儿。包括但不限于:刘徽、张衡、张仲景、一行和尚、孙思邈、郭守敬等。
四、课本里古人的画像是从哪来的?为啥都长一个样?
课本中古人的画像是从《三才图会》中取来的,在人们的对比下发现其配厅和实这一些人物形象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在大体的一些硬件上,他们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绘画这些古人的时候,对于古人的认识也是比较少,而伏游古代的时候是没有照相机这样的科技东西的,所以在获取以前人们的画像的时候,人们只能凭借他们的一些书中描写的特征来绘画,这本书的作家就是这样来去描绘出非常多这样的历史人物的。
一、作者聪明之处很多的人他们在画像上都是有共同的特征的,古代的一些官员,他们在一些书中的描写就写的是方面长须,而对于其他脸型的一些概括都是很少的,所以他们就是想要通过一个像样的模板来去描绘出其他相似的人物。然后再刻画出每个人不同的一些小细节,这样就可以分辨出他们具体的朝代,还可以分辨出他们个人的人物性格。比如可以从眉毛来描绘出一个人的性格,从服饰还有帽子方面可以分得清这个人所处的朝代。
二、画像相似的方便由于他们需要在书中刻画的人物是非常多的,所以要是每一个都要去深化细节的话,也是非常麻烦的,所以他们之后干脆将表情神态都统一了。这样的统一会让人们感觉在我们历史课本上的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不过他们有一些明显的衣服,还有头饰的特征,可以判断出他们并不一样。再加上古代的画像,到现在我们人们眼中会出现很多的破损,在修复画像的时候,人们可能不是很注意画像的保存,所以就容易将画像中的人修成大众脸。
不过要是仔细的去辨别这个人的话,还是可培盯以具体的判断出他到底是哪一位古人。所以说这也不算是他们整的一模一样,只是在大体上一看,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