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故事相同道理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叼着肉的狗》伊索寓言:有一只叼着肉的狗,经过河边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倒影,以为是另一只狗带着一块更美味的肉,于是他就扑到河里,想要把另外一块肉也抢过来,结果原来的食物掉进了水里,而倒影里的肉根本就不存在伊索寓言故事。
寓意:这只小狗太贪心了,已经拥有了最好的肉了,他却想要更多,结果两块肉都没有得到。这就是贪婪的下场。
2、《断尾巴的狐狸》
伊索寓言故事:因为一个意外,狐狸美丽的大尾巴断了一截。其他狐狸看到他都会偷笑。于是断尾巴的狐狸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所有狐狸的尾巴都变成和他一样短!
寓意:即使大家都是好朋友,不过狐狸可不是出于好意,而是为了自己利益而劝告他人剪掉尾巴,所以在答应之前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
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有哪些道理?
揭露沙皇统治的专横无理、虚伪狡诈的寓言,包括:《狼和小羊》、《狮子分猎物》、《大象当官》、《狐狸建筑师》等。
反映受统治者剥削的人民勤劳朴实、奋起抗争的寓言,包括:《蜜蜂和苍蝇》、《鹰和蜜蜂》、《树叶和树根》、《狼落狗舍》等。
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缺陷,启迪人民思考完善自身的寓言,包括:《狐狸和乌鸦》、《挑剔的待嫁姑娘》、《主人和老鼠》、《小树林与火》等。
以《挑剔的待嫁姑娘》为例。待嫁姑娘想要寻找十全十美的男人出嫁,刚开始求婚者摩肩接踵,待嫁姑娘横挑鼻子竖挑眼,还要挑剔家世和地位。
两年后,求婚者的档次降低了,待嫁姑娘不以为然,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惬意,不必去将就那些异想天开的人;年复一年登门求亲的人越来越少,待嫁姑娘照着镜子,伤感时光夺去了自己的美貌,周围的崇拜者早已离去,只有老太婆招呼她打牌。
美人失了傲气,恰好有人来求亲,虽然新郎有些残疾,待嫁姑娘告诫自己不要挑剔,赶紧嫁了。
一味地等待和挑剔,再好的机会也会被错过。这则寓言提醒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把事情和道理讲出来说的是什么成语?
晓之以理
解释:用道理说服对方。
“晓”:是使动用法,是“使知晓”的意思。以理晓之,以情动之:用道理使之(之是“其、他”的意思)知晓,用充满感情的方式使之(之是“其、他”的意思)感动。
“晓之以理”,是言教诲人的一种方式。当前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性强而又心理脆弱,单靠强化管理、严语责训,常常不尽成效。如施之“晓之以礼”的教育,方能解其惑,通其心,正其道,善其行。
“晓之以理”,是一项理性导教工作。施教者首先要理智心明,做到察人而知情,循理而行术,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情状和行为归向的基础上,察实情,究症结,辨是非,明曲直,从而把握施教论理的准确性、客观性、深透性,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与疏导工作,使“晓之以理”产生迎刃而解的效果。
“晓之以理”要旨在“说理”、“明道”,做到理透解惑、道彰傅人,从而达到启锁开心、教诲育人的目的。为此,施教者要在政治和人德上不断自我冶炼,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在施教中高屋建瓴,使受教者信之,服之,明之,悦之,,“晓之以理”自然会水到渠成。
乌鸦喝水的故事是怎么讲出来的?
《乌鸦喝水》故事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乌鸦喝水》寓意
乌鸦喝水告诫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动脑筋,在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的。
历史文化的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有哪些故事与方帽子店道理相同?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方帽子店》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自己家的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刻舟求剑的故事道理?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以牙还牙的故事道理?
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真诚,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没有一个人会愿意活在欺骗与虚假中,大方些,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天,狐狸请仙鹤吃饭,可他却很吝啬,端出一只平底的小盘子,盘子里盛了一点儿肉汤,他还连声说:“仙鹤大姐,别客气,请吃吧,吃吧!”仙鹤一看,非常生气,因为她的嘴巴又尖又长,盘子里的肉汤一点也没喝到,可狐狸呢,张开他那又阔又大的嘴巴。呼噜呼噜没几下,就把汤喝光了,还假惺惺地问仙鹤:“您吃饱了吧!我烧的汤,不知合不合您口味?”
仙鹤对狐狸笑笑:“谢谢您的午餐,明天请到我们家吃饭吧!”狐狸正等着这句话呢,连忙说:“好的,明天中午我一定去,一定去。”狐狸一心想在仙鹤家多吃点儿,这天晚饭没吃,第二天早饭也没吃,饿着肚皮,早早来到仙鹤家等着吃午饭了。狐狸一进仙鹤家的门就闻到一股香味儿。
他仔细嗅了嗅:“嗯,准是在烧鲜鱼!”心里不由暗暗高兴。狐狸坐到饭桌前,不一会儿,仙鹤端出一只长颈瓶子放到狐狸面前,指着瓶子里的鱼和鲜汤说:“狐狸先生,请吃吧,别客气!”狐狸望着那么一点大的瓶口,他那阔嘴巴怎么也伸不进去。闻着香味,肚子饿得咕咕叫,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什么也吃不到,只能看着仙鹤把又尖又长的嘴巴伸进瓶子里,把鱼吃了,汤喝光,还挺客气地劝狐狸:“吃吧,放开吃吧!”狐狸耷拉着脑袋,饿着肚皮回家了。
望洞庭的故事有什么道理?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以寓言故事说明道理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
1.成语“守株待兔”,解释:守着木桩,等待兔子撞上来。道理: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是不可能成功的。
2.成语“亡羊补牢”,解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道理: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3.成语“量体裁衣”,解释:按照身材裁剪衣服。道理:任何事情要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4.成语“螳螂捕蝉”,解释: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道理:人不能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5.成语“塞翁失马”,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道理: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6.成语“黔驴技穷”,解释: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道理:我们要多学知识,不能到关键的时候就没有本领了。
7.成语:“抛砖引玉”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道理:有事为了获得更好的意见或作品,我们可以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8.成语:“画蛇添足”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道理: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9.成语:“庖丁解牛”解释: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厨工肢解分牛。道理: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0.成语:“拔苗助长”解释: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他成长。道理: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11.成语:“井底之蛙”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道理: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
12.成语:“东施效颦”解释:效:效仿;颦: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东施模仿西施皱眉,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道理:不要盲目的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讽刺了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机械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还讽刺了没有自知之明,盲目效仿别人,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13.成语:“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道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14.成语:“捕风捉影”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道理: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是不可取的。
15.成语:“愚公移山”解释: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道理: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没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16.成语:“曲突徙薪”解释: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道理: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7.成语:“买椟还珠”解释: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道理:做事情不能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8.成语:“叶公好龙”解释:叶公口头上说爱好龙,实际上并不真爱好。道理:做人应该表里一致,名副其实,不能口是心非。
19.成语:“刻舟求剑”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道理:分析事物应该考虑到事物的发转变化,应该懂得变通。
20.成语:“掩耳盗铃”解释: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道理: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只会自欺欺人。
呵呵,本来还想多弄几个的,但是打字确实太慢了,不过都是我自己整理的哦,希望可以帮到你哈,新年快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