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斯特赖亚时代“有什么小故事?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天神宙斯的女儿,正义女神狄刻的别称。在黄金时代,她曾经治理世界,后因世风日下而回到天上,化为室女星座。
现在指的是阿斯特赖亚时代喻指幸福时代。
二、小英雄雨来算是革命电影吗
前言小英雄雨来应该是抗战电影。故事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白洋淀地区的少年英雄雨来利用熟悉的水乡环境,与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智谋斗争并最终战胜鬼子的故事。雨来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孩子,也是一个很有“威望”的孩子王,只要他出去玩,孩子们几乎全跟着他。于是,为了逃学,雨来跟老师之间展开了“拉锯”战。老师在跟雨来“争夺孩子”的过程中,吃了雨来不少恶作剧的亏,但老师很快就战胜了雨来,孩子们全跟着老师回到了课堂,雨来很是郁闷。就在雨来准备好再次跟老师较量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队日本鬼子把老师抓了起来,孩子们全被临时放了假。虽然孩子们全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但这时的雨来好象没有了对手,有点孤独求败的感觉,于是雨来准备回学校去看看老师到底怎么样了。这时,雨来看到了老师被几个鬼子“看住”了,而且他还看到了鬼子打老师。于是,雨来决定救出老师。最后,经过努力,救出了老师。
三、革命故事~~~急要不太长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
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
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
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
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
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
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马蒙的故事
1945年10月初,为谋求和平,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
马豪随浙东纵队撤至江苏涟水。11月,部队在涟水整编,苏浙军区与二纵队(即浙东纵队)、四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组建为新四军第一纵队,浙东纵队改称为第三旅,马豪就在三旅工作。涟水战役后,部队转移到山东。1946年12月宿北战斗结束后调二旅(1947年1月旅改称师)四团四连任政治指导员。
马豪思想纯朴,待人热情诚恳,处处以身作则,又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行军途中他经常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还边走边和战士谈心,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战士的心坎上,沿途鼓励战士“莫掉队,坚持就是胜利”,使部队保持高昂的战斗情绪。
1947年初,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胜利,部队俘获了大批蒋军官兵,因而教育、融化新解放过来战士的任务成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关键是迅速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之成为人民战士。对如何教育、争取、融化新战士没有现存的经验,只有逐步摸索。
一七五团(前身四团)四连军事、政治工作基础都比较好,加上政治指导员马豪工作认真负责,平时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受战士爱戴,在连队有着较高的威信,所以教育、融化新战士工作就在四连先走一步,探索经验。这项工作在四连开展以后,马豪召开连队党支部支委会传达纵队政治指导员会议精神,研究确定了开展诉苦运动的工作部署。
诉苦运动从引导大家倒苦水开始,启发大家的阶级觉悟,而后转入控诉反动阶级总代表蒋介石罪行,掀
起报仇立功的高潮,达到“当人民战士,为人民解放而战”的目的。
马豪工作艰苦踏实。
为了搞好诉苦教育,除开会布置外,他夜里深入到班里亲自找骨干、新兵谈话,了解家史、个人遭遇。有些北方新兵听不懂他的宁波口音,他总是笑眯眯地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二遍。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下了许多人的阶级恨、血泪账,为进行诉苦教育获得扎实的思想、组织资料。
马豪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善于宣传鼓动,表扬先进,帮助后进,《工农兵》团报经常刊登他的稿件。诉苦教育中,每次集会,他总是亲自指挥选唱一段他用秧歌调自己填词的“穷的穷来富的富,穷人天天受痛苦,吃不饱来穿不暖,牛马生活真难过”……诉苦大会上的标语、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控诉旧社会,认清吃人鬼,翻身得解放,跟定共产党”、“参加解放军,一心为人民,打倒蒋介石,报答毛主席”等等也都是他自己拟定,用纸涂墨写成的。
在诉苦运动中,新老战士都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普遍诉说了在旧社会、旧军队身受的压迫,倾吐苦水,决心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苦练本领、杀敌立功,从而提高了部队阶级觉悟,增强了战斗力。诉苦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在以后的战斗中,就显示出来了。
四连新战士马思进在诉苦教育中扎下阶级觉悟的牢固根基。5月,打孟良崮战役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机智勇敢杀敌,被命名为“马思进先锋小组”,而他荣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全连立集体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