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化创新有关的简单事例?
1.菜市场里书法展
5月1日,艺术家邱志杰的书写计划“民以食为天”,在北京市朝阳区三源里菜市场“开展”。近百幅书写了古诗词、流行语、招牌或菜谱的书法作品,挂满了菜市场的每个通道与角落。
2.作家开讲脱口秀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大先、治辰、黄平等一些作家、编辑走上脱口秀舞台,旁边坐着的是李敬泽、梁鸿等嘉宾评委;4月25日,评论人毛尖在《宋方金和他的朋友们》所作的主题演讲刷屏……
3.水下洛神舞刷屏
6月13日晚,《洛神水赋》(原名《祈》)作为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开场节目,赢得海内外网友喜爱。
《洛神水赋》交织了新鲜感、神秘感、熟悉感等多样元素,在调动起观众好奇心的同时,也给予观众满足感和想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心这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它从来不曾衰竭,并且很容易被激发。
有关文化自信的简短名人事例?
全民抗疫期间,写在日本捐赠物品上的诗词着实火了一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些饱含文化温情的诗句,让我们感动于异邦友人的浓浓善意,又震撼于民族文化的温暖和美好。这些诗句穿越千年而来,感染力却丝毫未减,我们写上一篇长文,也未必能比它们引发更多共鸣,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关谦虚的事例?
戴震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梅兰芳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时到一家人家作客。齐白石先到,他布衣布鞋,而其他人全都是西装革履,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久,梅兰芳到了,主人高兴相迎,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看到老师时,就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教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都很惊讶。
梅兰芳不为自己的名气而迷惑双眼。谦卑待人。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爷爷,192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已经是湖南有名的教育家了,但是依旧向法国的小朋友学习法语,因此他的法语水平提高很快,这就是谦虚带来的益处.
有关浮躁的事例?
现在有的大学生只求通过每科考试,应试心很重,而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正学到知识。老师说考试不考的内容,一点也不肯多学;开卷考试的课,一点也不肯多听。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平时上课大批学生潜逃,最后一次课划题人满为患。有时候,六十人的课只去了十几人。有时候,有一科最后一次课划题去的人太多,竟然有将近二十个人没有座位了,只能站着,老师不禁自嘲:“看来教务处也知道这个教室的座位足够满足日常需求。”
有关坚强的事例?
霍金:其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劳动有关的事例?
农民兄弟双手结满了厚厚老茧,那是岁月的风霜结下的硕果。
关于文化的事例?
“做青瓷很辛苦,每天都跟泥巴打交道,能坚持下来,全凭对青瓷的满腔热爱。”徐定昌说,吸聚传统精髓,探索现代艺术理念,随着技艺的娴熟,他开始思索着青瓷如何走精品、艺术品的道路。“为了保留龙泉青瓷的特点,我以薄胎厚釉的南宋官窑风格为主打,造型简洁大气、古朴、典雅,多层施釉使物器色厚丰满、温润如玉。”
徐定昌介绍,他在作品创作中很少用点铁、刻花、跳刀等手段,重点突出显示清纯的釉色。“中国人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美,龙泉青瓷具有典型的东方神韵,她干净、清爽,含蓄、包容、耐看,没有一点瑕疵,让人爱不释手,越看越有韵味瓷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传统经典的当代呈现,既要有历史沧桑感,也要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此方面,年轻人的力量不可谓不重要。让徐定昌感到欣慰的是,其子徐象龙在大学毕业后亦回到了龙泉创作青瓷,共同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热爱文化事例?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得我心。
我去过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泰山,华山,孔庙,武当山,西湖等地方,为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深深陶醉,流连忘返。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曲阜孔庙,有个背《论语》30句,免票参观的活动。我因为在学生时代背过,所以就试着去背,最后还真的通过了,很开心。
有关文明的名言事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有关爱党的事例?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不幸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为了掩护一同被捕的青年同志,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倘因此而应重获罪戾,则钊实应负其全责,惟望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教育界名流、学者和广大学生都设法营救,北方铁路工人还组织了劫狱队,准备劫狱。在狱中的李大钊同志通过党组织知道了这一情况后,非常感动,但他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知道是不能成功的,便设法向党组织转达了自己的劝阻意见,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经是党的损失,已经是我的罪过。我不能再要同志们做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这一意见为北方党组织接受了。
1927年4月28日上午,反革命法庭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匆匆开庭宣判了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的死刑。当日下午秘密执行前,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下,一如平日,从容不迫地发表了最后--次演说,他面对刽子手们,严正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然李大钊同志刚刚三十八岁就被夺去了生命,但他共产主义必胜的炽热信念,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却彪炳史册,永照千秋!
爱党的故事2
张万一,男,现年65岁,中共党员,一九六二年参加村的工作,历任果瓦乡大寨村会计、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领导赏识。由于工作能力强,1988年被选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农民的父母官,共产党选择的一员,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