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邵武出了多少历史名人?
1、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居士,福建邵武人。宋元丰六年(1083年)正月十二日生。父李夔,进士出身,官至集贤殿修撰、知邓州,兼西南路安抚使。李纲幼怀大志,有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14岁时,随父居延安任所,正值西夏军入侵,围城甚急,李纲乘骑绕行城上,毫不畏惧。
2、黄中(1096-1180)字通老,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绍兴五年榜眼,除起居郎,累官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封江夏郡开国公。中公为南宋主战派大臣,进见辄言边事,决策用兵,防御方略。当江边失守,敌骑南侵时,大臣争遣家逃匿,独中公家留京城,极力反对秦桧投降行径。
3、上官均(1038~1115),字彦衡,邵武人。宋熙宁三年(1070)举进士,授大理评事,任北京留守推官、国子直讲。元丰年间(1078~1085)授监察御史里行。适逢法官窦莘等审判相州(河北临漳)富人之子杀人免于死刑一案,莘等因受贿流言而下狱。
4、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宋朝大臣、0相,主和派代表人物,官至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黄潜善把持国政,陷害忠良,后遭-,贬置英州。不久,黄潜善在梅州去世。宋高宗末年,追复其原来官职。人物生平获罪遭贬元符三年(1100年),黄潜善考中进士。
盘点:福建历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11、刘以钟(1889—1918),字资厚,福建闽侯人。1905年肄业全闽师范学堂。考选福建留日学生,入宏文学院及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历经7年,研究教育学,崇尚人格教育。毕业回国后,任全闽两级师范学堂教习。1912年任福建教育司次官。同年夏,被推荐为出席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的福建代表。1914年参加全国教育联合会,并被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17年,任教育单位视学,9月任浙江省教育单位负责人。后又调任教育单位参事。
12、严恺(1912—2006),福建闽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现任河海大学名粗拍皮誉校长,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岩差理事长。他从事水利事业近70年,为中国的水利教育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13、林祥谦,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民家庭。1906年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到京汉铁路江岸机车车辆厂当钳工。1921年12月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会议,并作为发起人之一筹备组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1922年夏加入中国党,不久当选为江岸京汉铁路工会委员负责人。
14、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着贺旦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着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