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吹打源远流长,有大敲、小敲、细吹细敲三种演奏形式,曾先后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目前,全市有165支吹打乐班社活跃在民间,代表性的有玩石村吹打班(十番行牌),裕丰村吹打班(背敲)。而哑目莲是一种舞蹈、手势、表情、武技来刻画人物,表演情节的独特的哑舞剧形式,在上虞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越窑青瓷发源地在上虞,已被国内外陶瓷界所公认。我市古代窑址分布众多,所产瓷器精美绝伦,迄今已发现古窑址400处,其上虞越窑是早期越窑的主体。据介绍,列入保护名录的民族民间艺术将受到重点保护,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入选项目代表作的发掘、保护和人才培养,还将对其中的一部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并在合适的区域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
请说出广西梧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有那些吸引你,你想看到哪些的介绍?
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藤县(洲狮)、岑溪市(牛娘戏)分别被评为广西民间特色艺术之乡。
2004年初步建立了民族民间文化库,涉及戏剧、音乐、舞蹈、民族民间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活动、体育活动等17个项目。其中,戏剧类包括藤县的牛歌戏、苍梧县的鹿儿戏、岑溪市的木偶剧;音乐类包括蒙山县的山歌、长洲区的下俚民歌;舞蹈类包括蝶山区的火碗舞、蝶山区的金鸡舞、岑溪市的龙舞、狮舞、马鹿舞、苍梧县的木犀舞、民族民间传统礼仪类包括蒙山县的客家风情吊灯、蝶山区的哭嫁歌;节日类包括岑溪市的花炮节;庆典活动类有岑溪市的牛娘贺春;体育活动类包括蒙山县的敲拐、藤县的洲狮。
2005、2006年,组织骨干力量对全市非物质文化进行抽查,组织申报全国、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认真撰写申报书、录制专题片,岑溪牛娘戏、藤县舞狮技艺、梧州龟苓膏、梧州龙母诞等四个项目名列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
**********
岑溪牛娘戏、藤县舞狮技艺、梧州龟苓膏、梧州龙母诞等四个项目亟待深度挖掘,更好地展示给公众。
淄博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国家级:Ⅵ17山东淄博蹴鞠杂技与竞技Ⅱ22山东淄博聊斋俚曲民间音乐Ⅳ66山东淄博五音戏传统戏剧Ⅰ8山东淄博孟姜女传说民间文学山东省级:Ⅳ-27山东淄博临淄区鹧鸪戏传统戏剧Ⅲ-8山东淄博淄川区磁村花鼓民间舞蹈Ⅲ-5山东淄博临淄区阁子里芯子民间舞蹈Ⅲ-5山东淄博周村区周村芯子民间舞蹈Ⅰ-11山东淄博张店区炉神姑的传说民间文学市级:Ⅷ-70山东淄博周村区周村烧饼传统手工技艺Ⅷ-69山东淄博博山区博山琉璃传统手工技艺Ⅷ-68山东淄博张店区淄博花灯传统手工技艺Ⅲ-51山东淄博临淄区踩寸子民间舞蹈Ⅱ-40山东淄博博山区博山八角鼓民间音乐Ⅱ-39山东淄博淄川区商家大鼓民间音乐Ⅰ-74山东淄博张店区高柴女传说民间文学Ⅰ-73山东淄博博山区颜文姜传说民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