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出兰州以后,没有前行,而是一头扎进大漠深处,沿着贺兰山、环绕着毛乌素沙漠,形成了一个大“几字形,那么黄河为哪般,千里绕行,不直接走陕西呢?
“水往低处流“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黄河也是如此。
黄河在这里大拐弯主要与这里的地壳活动有关,大约在6500万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对世界影响颇深的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撞击、挤压,使得青藏高原隆起,也带动了青藏高原外缘地壳发生变化,其中祁连山山脉的隆起,使之周边的地壳结构重新构建,在山前发生拗陷,形成了一系列串珠状凹陷盆地。如银川盆地、河套盆地、呼和盆地。
第四纪初期,这些盆地潴水成湖,经过200多万年的流水侵蚀,从此湖泊开始连通,形成了最早初期的黄河中游古河道。银川盆地、河套盆地、呼和盆地串接在一起,后来经过黄河把上游泥沙带到盆地里淤积成平原地形。
而与此相对应是的这次喜马拉雅运动使得兰州东侧山脉隆起,如六盘山,阻断了黄河向东发展之路。在祁连山东缘,兰州至银川方向地壳下陷,多峡谷,断层发育,黄河沿着断层线被切开,发育成河道,与银川盆地相通,历经200多万年的流水侵蚀,终于把上游与中游连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黄河河道。
绕开陕西,实属无奈。地壳的沧海桑田变化,让黄河奔向了自由,走自己的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黄河中游“几”字型,我们早在地理课程上就学过,最初由西向东过了兰州以后,向北转向穿过宁夏到达内蒙古的巴彦淖尔重新向东,再到达呼和浩特的托克托县后南下,以此也形成了山西和陕西的边界线。黄河几字形绕开了陕西,自甘肃兰州以后之所以没有继续向东而转北,是因为兰州东部地势高于北部。或许从平面地图上看,兰州黄河向北转向的拐角处以东的榆中县看似很平,黄河可以继续向东径流,并且向东南过了定西不远就是渭河的发源地,黄河有可能并入渭河直接向东,但其实兰州黄河拐角处以东比向北的河道区域海拔高了一百多米,兰州以东分布着陇中高原、六盘山脉等,河水根本流不过去,而且定西境内还有多条河流反而是向北汇入黄河的。再看一下黄河过兰州向北转向后的地势条件,从兰州往北河道有很多小型地质构造形成的凹槽“地堑”(盆地、小平原),这些区域的海拔相对较低。历史上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板块撞击,我国西北隆起形成高原、山脉,比如祁连山、贺兰山、阴山等,而在山脉隆起的同时,山体之间大概率形成断陷盆地,黄河向北大部分就是贺兰山脚下的断陷盆地径流,比如银川地堑(西套平原)、后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等。而黄河过了河套平原,在呼和浩特的托克托县又向南折返,则是因为此处再向东便遇到了黄土高原上的吕梁山脉。山西境内的吕梁山、太行山多呈南北走向,与云南北部的横断山脉有点类似,所以河流在此也是南北走向,黄河如此,山西的汾河也是如此,汾河在南端的汾河谷地汇入黄河,再向南绕过中条山与来自关中盆地的渭河汇流后奔流向东,几字形便形成了。可以说黄河几字形是天然的地势形成,秉承着“水往低处流”的原则。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