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的遗迹遗址有:旌介遗址、山西晋阳古城遗址等。旌介遗址简介:1996年,旌介遗址国务院发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商代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绵山南麓旌介村以西。山西晋阳古城遗址: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中晚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古城营村附近。与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宋灭北汉时期,古城被付之一炬。
山西农耕时代文化遗址有哪些?
根据文献记载,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晋南的汾、浍、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颍水流域,乃至关中平原。180万年前,西侯度遗址人类最早的文明之火从这里点燃;7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从这里开启农耕文明,赋予了中国最初的底色;4300多年前,帝尧建都平阳,陶寺是中国最早的都城,最早的中国从这里开篇;山西长治小常小神村夏代遗址出土的石铲、石刀、石镰,山西夏县东下冯村夏代遗址出土的水井、石刀、石镰、石铲,山西翼城感军夏商遗址出土的石铲、石刀,山西永济东马铺头夏商遗址出土的石刀,等等晋国文化璀璨600多年,奠定了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基石,中华法制篇章的文明从这里开启……尤其应该提及的是,近40年的考古探明,距今4300年左右,尧帝在山西襄汾陶寺建都,陶寺就是尧都,山西南部所在的“中土之国”是“最早的中国”,“古中国”正是从这里走来!中国最早的桑蚕实证是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约公元前3500年的半个蚕茧。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与青铜器上,也出现了蚕纹雕刻或蚕桑丝帛相关的文字记载,凡此种种,皆为中国先民早期桑蚕活动的见证。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有助于早期夏文化的确认和突破。陶寺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出土了一批壶、瓶、盆、盘、豆等彩绘陶器,其中的彩绘蟠龙陶盘,被认为是集合了中原诸部落图腾而成的华夏中心区域的徽标。二是出土了成批的彩绘木器,有案、几、俎、匣、盘、斗、豆、鼓等多种器物,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三是出土了一批农具,几座水井,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突破了水源的限制,活动范围更加扩大。四是墓中出土了一件含铜量近98%的铜铃形器,证明当时人已掌握了冶金技术;居住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制扁壶,陶器的壁上有毛笔朱书文字,结构与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这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毛笔朱书文字。五是在陶寺千余处墓葬中,反映出明显的等级或阶级差别,五座级别最高的大墓中,出土了鼋鼓、特磬类的礼乐器,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同类乐器珍品。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此时中原大地已经萌生或正在形成象征着国家形态的礼乐制度和阶级差别,标志着当时的山西晋南地区正在放射出华夏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