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入社的时代里,我们临队有一个种地的大户,且看牛有百头,他家大业大,由于牲口很多,我们村东高西低,且下雨水顺其自然,过去我们南半偏一个大涝池就有这大户搞农业生产大户的一半,传说牛喝水时队伍且几百米长牛喝水场面,至今人偏闲传话论一番!
你们都听过哪些家乡民间流传的民俗故事?
江南有个小镇,镇上有个穷秀才。这秀才善于吟诗作对,通晓琴棋书画。
一天,洞宾和铁拐李路过这个小镇。他俩听说小镇有个能说会道的秀才,顿起好奇之心,蓄意要试探试探。他们在镇上走着走着,恰好,那衣衫褴褛的穷秀才踱着方步迎面而来。吕洞宾上前热情地招呼到:“久闻秀才大名,今日相会,真乃三生有幸。秀才如愿和我等一道畅饮,不胜荣幸。”
秀才见这两个素味平生的人,十分奇怪。暗自思忖:这两个人仙风道骨,一定来历不凡。秀才已几日滴酒未沾,心里痒痒的,也就欣然答应了。
吕洞宾和铁拐李不进酒店,却径直往前走;走出小镇,来到一片松树林。只见铁拐李将手中的拐杖朝最粗的一棵松树一指,顿时出现了一座雕龙画凤的八角亭,亭内石桌石凳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此时秀才以经明白,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凡夫俗子,而是二位仙人。
吕洞宾说:“秀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请给亭子题个匾额。”秀才心里早就有数,眉头一皱,挥笔写下了“愁”三个大字。吕洞宾、铁拐李见了,大吃一惊,心想这穷秀才也不是好对付的。
他们在石桌旁坐定后,吕洞宾拿出金灿灿的酒葫芦。铁拐李提议要说四言八句助酒兴,条件是以愁三个字为题,一人说一个字,每个字要拆得开,凑得拢,还要说到做到。
吕洞宾枪先说第一个字:
耳口王,耳口王,
壶中有酒我先尝;
盘中无菜怎下酒,
割个耳朵尝一尝。
说完,便用小刀将自己的耳朵割下来,放入盘中。
铁拐李等吕洞宾一说完,即刻接着说第二个字:
臣又,臣又,
壶中有酒我先醉;
盘中菜少难下酒,
割下鼻子配一配。
说完,就用小刀将自己的鼻子割下来放在盘中。
秀才见他们割耳朵割鼻子,滴血未流,深信自己不可能效法的。这一场面该如何应付呢?他略一思索,胸有成竹,于是慢务斯理地按第三个字吟道:
禾火心,禾火心,
壶中有酒我先饮;
盘中菜肴难入口,
拔
吕洞宾、铁拐李急不可耐地问道:“拔什么呀?”秀才若无其事,慢吞吞地说出了最后一句:
拔根眉毛当点心。
说着,拔下一根眉毛放在盘中。吕洞宾和铁拐李很为不平地说:“秀才也太不近人情,我们的耳朵鼻子都割下来了,你连拔一根眉毛都那么不痛快……”
秀才笑着说:“这是在二位大仙面前,要是别人,我还一毛不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