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你吃过的什么的美味值得回味?
好的,我来说说吧!在我记忆中妈妈,外婆,妗子这几个人做的饭是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饭!既然我是在这样一个大家庭背景的成长的孩子,自然饮食习惯也就适应了长辈们的风味模式,因为关中平原盛产小麦、玉米、红苕、谷子、糜子、各种豆类农作物,所以平时都以面食为主,各种小杂粮为辅;并且面粉可以做类别的饭品;自然也就可以天天不重样的饭,解决了腻味的烦恼!
尤其是农闲或下雨时间,家里大人时间充足,多会改善伙食,譬如说:摊煎饼、包饺子、打搅团、漏凉鱼、蒸纸卷、枣馍糊、压、涮凉皮、包包子等等,都是我至今回味无穷!只可惜故人已去,哪些美味只能在梦里……此刻只能写在【今日头条】里!
尽管眼下这些农家饭几乎都在市场里可以吃到,但味道已不是妈妈、外婆、妗子们做的味道!尤其是化肥、农药、种子的变异,原材料及商品化生产,各种化学添加剂的滥用更加使我们饮食失去了“农家乐”的味道!这就是我的感受!
你当地有什么特色的春节习俗?
我们生活在桂北地区。桂北一带的汉族人民过年,主要有以下一些习俗。
一是祭灶。时间是腊月二十三日,家家户户杀鸡鸭、宰猪羊,准备好瓜子、花生、糖果等祭品,由男户主主持祭灶仪式,女同志一般不参与祭祀。需要注意的是,祭品中一定要有糖,我们这里一般是黄糖。据说灶王吃了糖,嘴巴甜甜的才能上天讲好话。体现了人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
二是打扫卫生。过了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夜,我们这里习惯上就已进入过年的日程安排了。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过年了。因此,民间俗语云,过了二十四,长工不理事。意思是即使是长工,也该放假回去准备过年了。
三是贴春联。此习俗与全国各地一样,在除夕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祈福的习俗。
四是除夕吃团圆饭。吃团圆饭要注意三点。首先是吃前要祭祀天地、祖先,没有祭祀前,不能吃饭。其次是菜品中要有丸子和鱼,丸子代表团团圆圆,鱼代表年年有余。最后是不要把饭菜吃完,要留点饭菜到第二天初一吃,寓意年年有余。
五是守岁。所谓守岁,就是除夕晚上全家围坐火塘迎接新年的到来。火塘的火要烧的很旺,一般要烧大柴,寓意家庭兴旺。最重要的是,火不能熄。因此,睡前一定要把火种用灰埋好来,以便第二天早上火塘里还有火种,寓意代代相传。
六是出行。所谓出行,就是新年第一天早上要早点起床,洗漱完毕后,穿戴整齐地在家门口放一挂鞭炮,面向四方鞠躬拜谢,祈求新年万事安康。
七是相互走访拜年。此习俗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八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桂北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彩调、舞龙舞狮、踩高跷、扎花船等。
总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以上列举的桂北地区年节习俗,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仅供有兴趣的朋友研究参考。不妥之处,请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