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灵剪纸,以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纸行业的至尊地位,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堪称剪纸艺苑一奇葩。
广灵县地处太行山北端,恒山东麓,为山西省东北门户。而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色彩鲜明、造型生动的特色深受群众喜爱。2008年,广灵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山西广灵剪纸与河南、陕西等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剪纸项目联合打包,作为中国剪纸的联合申报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灵剪纸源远流长
寻根发脉,上溯历史,周成王剪桐封虞就是发生在三晋大地上最美的传说。故事告诉我们,成王把桐叶剪成圭形赠给弟弟叔虞,并封他为唐王。这个桐叶圭就是最早的剪裁艺术品。这一历史故事说明剪纸的起源在初唐在山西。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到明代形成了广灵剪纸,成熟期则在清道光年间,一直流传至今。
起初,当地剪纸的主要材料是麻纸,后来用生宣,工具是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数把刻刀,一次可以刻出30至50张同样图案的作品。
据资料记载,在民国年间,当地从事剪纸的人员数量增多,光焦山就有20多家,每年一进腊月,剪纸艺人就糊上亮子(幌子),在临时做的两扇轻便窗子上,把自己所刻制好的窗花分类贴在窗纸上,到集市上叫卖。
如今,在广灵乡间几乎每个百姓都会剪窗花。忙时务弄庄稼,一旦有闲暇,便舞弄起剪刀,刻剪起心中早已成形的剪纸作品来。许多年来,当地的百姓每逢中秋节、春节刷房糊新窗纸时,为增添一些喜庆色彩,许多人家都要剪制窗花来装饰窗户,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
广灵染色剪纸,属于剪纸中的染色刻纸类,图案处理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刻制精巧,造型写实,色彩艳丽。一张剪纸的成型要经过设计图样、拨样、熏样或晒样、刻制、剪裁、染色等工序。
广灵剪纸是世界非遗,不论是从构图、张力、技法还有工艺来说都是自成一家、与众不同。所以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还曾作为国礼赠送奥巴马。
在广灵,剪纸早已不仅仅是过年的装饰。通过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家的雕饰,各种图案的剪纸走出家门,走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广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不仅具有西北剪纸的粗犷的风格,而且还有南京、广东、广西剪纸的细腻美感。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术闻名于海内外。在广灵,几乎每个老百姓都要剪窗花。忙着种庄稼,一有时间,就可以用剪刀跳舞,把已经在心里形成的剪纸作品雕刻出来。多年来,当地人在过年贴新窗纸时,为了增添一些节日色彩,许多人都会剪窗花来装饰窗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灵剪纸历史悠久,它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唐初。它形成于明代,其独特的成熟时期是在清朝道光时期流传下来的。广灵剪纸是一种将宣纸切碎染色制成的彩色剪纸。传统手工艺品也逐渐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形成了今天广灵剪纸独特的创作手法。它是出色的艺术品,具有颇高的艺术境界。
广灵剪纸是我们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珍宝,承载着我们厚重的文化历史,经过时间演变和积淀,使得广灵剪纸终于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