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权开花调国家非遗
左权开花调,是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民间音乐。左权民歌风格在隋代开始形成,20世纪30年代,左权开花调从左权民歌中派生出来。左权开花调歌构思精巧,歌词新颖,衬词衬句凸显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感染力很强。2006年5月20日,山西省左权县申报的左权开花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董永传说国家非遗
山西非物质文化有哪些?董永传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
相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夫妻就此诀别,一年后七仙女送子下凡。董永传说在中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3、五台山佛乐国家非遗
五台山佛乐,是流行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一带的传统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五台山佛乐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MaiGoo小编了解,五台山佛乐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除五台山所属地域外,在整个北方及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4、晋剧国家非遗
晋剧,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晋剧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柔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2006年05月20日,晋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秧歌戏国家非遗
秧歌戏是在中国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中国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