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年我买了一趟由深圳发往四lll的加开的漫车,一路上走走停停。漫车有几样不好,夜晚没水,春运其间,很多人,拥挤不用说,最难的是上厕所,还有就是国民的有少数人的低素质,让人很反感。上厕所后,不冲,吃过的饭盒丢进马槽里,少部分人只接垃在上面,久而久之,越聚越多,溴气迷散在车箱里。我跟一位川大姐将行李放在车箱的接头处,当凳子坐。大姐是个五十几的人,在深圳这边做清洁工,看到厕所如此脏,向值班室的列车员要了方便袋,双手套上袋子,一捧一捧的掏,在大姐的带动下,我也帮忙牵袋子,做完这些后,大姐把包怜到厕所外,守在那里,谁进去方便,必须冲干净出来才走。其中有个二杆子货,大便后就是不冲,大姐拽住他,那人粗暴的想挥拳,我们一哄而上,硬是逼着他回头冲干净了在走。自此坚持后,我所在的这节车箱在没有发生过厕所堵塞的事。下车时,我想加大姐的微信,她笑说:我不识字,手机是老人头的,只能打接电话,其它的功能,她都不会使用。旅途很短暂,大姐的人品确装在我的心中,只可惜,当时没能问大姐的姓名。大姐说:普通人,讲卫生,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她的相貌早没了应象,这句话至今还收藏在我的记忆中。
春节就快到了,您的家乡春节都有哪些特色和文化?
谢谢邀请。
我的父母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所在单位成建制进入新疆支援边疆建设,据说当时是借十年(这个说法未必确切),但根据实际需要,这家单位留在了新疆。所以我生长在新疆,算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春节不是信仰伊斯兰教民众的传统节日。即使是汉族,也都来自五湖四海,地北天南,过年的风俗习惯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昨天晚上,我请几个朋友吃饭,酒至半酣,有个朋友说,今天小年,按理应该呆在家里不出门的。我说去你大爷的,早咋不说?还能给我省一顿。
每年也有灯会、猜谜之类的活动,但我一次也没去过,这与个人性格有关。所以我说说自己怎么过春节吧。
父母在世时,由于住的很近,我会去父母家里,按父母的要求采购年货,打扫卫生,贴春联等。大年三十,兄弟姊妹携家人齐聚父母家中,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年夜饭是重头戏,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我感觉,那也是父母最为开心的时刻。
吃罢年夜饭,到除夕24点也即初一零点时,还会吃顿饺子。母亲总会在饺子里包上一颗糖,一粒枣,一粒花生,一枚分币,各有不同的寓意:糖意味着嘴甜;枣意味着有早福;花生意味着黑心;分币则意味着有钱。我比较悲催,吃到花生的时候居多。有一次,我先吃到花生,随后又吃到了糖。我自嘲地说:越来越厉害了,不仅心黑,嘴还甜,典型的口蜜腹剑。
在我看来,父母年轻时离家远赴新疆,传统的习俗在他们的生活中是零碎的,并没有系统的传承,讲究不多。父辈如此,到了我这辈讲究更是少的可怜。
父母离世后,过年更加简单。女儿远在国外,每年除夕,上午我和妻子仍然会去父母墓前看望。晚上则去大哥家里吃年夜饭,然后告别,各忙各的。
每年春节前,我都会去羊羔肉店买三四个羊前腿和几个羊脖子,以备有同学或朋友到家里来,也不用煎炒烹炸,拌个凉菜,再加凉羊肉,足矣。我是个懒人,懒人就得有懒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