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东山再起"含义详解

成语"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东山再起"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317 更新时间:2023/12/5 21:17:32

成语“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成语“东山再起”有什么历史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山再起】故事的主人公:

谢安(320年——385年),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

【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

古时,指出山为官。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东山再起】出自哪里?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山再起】词语辨析:

【东山再起读音】:dōngshānzàiqǐ

【东山再起的近义词】:死灰复然、重振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大张旗鼓

【东山再起的反义词】:一蹶不振、一去不返、过眼烟云

【东山再起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东山再起】典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意气扬扬"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意气扬扬【拼音】:yìqìyángyáng【解释】:扬扬:得意的样子。形容很得意的样子。【成语故事】: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婴能力超群,为人谦虚,受到人们好评赞赏。他的车夫因为给晏婴赶车,骄傲的不得了。每次出门,晏婴恭恭敬敬地坐在车后面,而车夫则在前面吆五喝六,意气扬扬,比晏婴威风多了。车夫

  • 成语"枯鱼之肆"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枯鱼之肆”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枯鱼之肆”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庄子家里很穷,到监河侯那里去借食粮.监河侯说:好的话不过,且等我收得租税之后,再借你三百两银子,好吗?庄子很气愤,就打了下面这么一个比喻:昨天,我在路上走,看见一条鲫鱼

  • 成语"背道而驰"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背道而驰"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背道而驰”是什么意思?“背道而驰”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

  • 成语"羊陆之交"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羊陆之交"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羊陆之交”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指的是敌对两个阵营的交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个故事主人公是西晋将领羊祜和孙吴将领陆抗,两个敌对国家的将领在交战边境和睦相处,被称为羊陆之交。故事的起源要从二人的第一次交锋西陵之战说起。西陵又称夷陵,在这个

  • 成语"抱残守缺"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抱残守缺"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抱残守缺”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抱残守缺”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抱残守缺】故事的主人公:刘歆,字子骏,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刘向之子。【抱残守缺】是什么意思?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

  • 成语"专横跋扈"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专横跋扈”?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专横跋扈【拼音】:zhuānhèngbáhù【解释】: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成语故事】:东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他从小

  • 成语"当头棒喝"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当头棒喝”?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当头棒喝【拼音】:dāngtóubànghè【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成语故事】:黄檗禅师是古代一个有名的高僧,他有很多徒

  • 历史文化探索:众叛亲离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众叛亲离,拼音是zhòngpànqīnlí,意思是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那么成语众叛亲离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卫桓公是个老实人,于是他的一个兄弟州吁便想夺权篡位。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准备去洛阳参加周天子的

  • 如何理解成语"一日千里"?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日千里”?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日千里【拼音】:yīrìqiānlǐ【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后来,赢政回国做了

  • 成语"止戈为武"背后有什么成语故事?该如何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止戈为武”?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止戈为武【拼音】:zhǐgēwéiwǔ【解释】: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